>>> 2008年第6期


各民族和谐发展研究

作者:杨鹍飞 宾雪花




  【摘要】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都需要各民族和谐发展。为此需要对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内涵、意义、实现途径作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和谐发展;公平正义;和谐社会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有56个民族成分,55个是少数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难有坚实的基础。
  
  一、“和谐发展”的内涵
  
  “和谐发展”的内涵首先要从建设和谐社会高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取向,就无从谈起真正的各民族和谐发展。
  各民族“和谐发展”就是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使56兄弟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生死与共,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内涵就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国各民族共同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公平正义,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并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意义
  
  笔者认为各民族“和谐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正确执行各民族共同富裕政策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坚持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做到各民族和谐发展,各民族个体成员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各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也相应得以维护。
  (二)和谐发展有利于民族大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伟大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市场经济造成的贫富差距,加上一些民族之间的误解被国内外(主要是国际)敌对势力所利用,致使民族分裂势力一度极其嚣张。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消灭这些存在于民族之间的不和谐现象的根源。
  (三)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面貌,减小和消灭东西部差距,消灭存在于民族地区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自然条件差和历史上的原因,西部地区战略上无法投入太多,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近十几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创造了便利条件,这对于西部地区赶超东部地区、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
  (四)和谐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工农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民生
  各民族“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上层、剥削阶级、少数,这部分人可以讲话,组织政府,但是不能打仗、耕田、在工厂做工。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没有这些人就不能组成民族。”这就是说,工农等人民群众是民族的主体,他们代表民族,他们的利益,也就是民族的利益。各民族和谐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各民族工农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是促进各民族主体绝大部人的生活的改善。
  (五)和谐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各族人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主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各族劳动人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
  
  三、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实现
  
  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的实现,这不仅需要各民族的团结奋斗,也需要现实的策略和实现途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4]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笔者对于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全国一盘棋,中央统一进行战略部署,地方紧密配合,发挥西部民族地区自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为各民族和谐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指日可待,保障各民族群众基本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切实支援西部建设,东部地区要深刻地认识到帮扶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东部发达地区不仅要从经济上支援,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央的指导下做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懂经济政治的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不仅要从物质上支援,人才是关键,少数民族干部进适当的干部也是民族中的人才。
  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多元化,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某种程度上的不协调和冲突,从根本上讲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各民族之间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发展。
  第四,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片面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代际公平正义、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讲话.2005.
  [2]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2005.
  [3]毛泽东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谈话纪要.1970-12-18.
  [4]毛泽东选集[M].
  [5]毛泽东.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M].人民日报,1973-3-15.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杨鹍飞(1981- ),男,石河子大学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宾雪花(1970- ),女,石河子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