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浅析列宁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
作者:彭 欣 崔卫峰
列宁在民族观上坚持国际主义,他把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加以反对。“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这两个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的口号,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列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决策前提,既为了巩固民族平等和团结,坚持同“两种民族主义”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同时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反对民族主义的主要倾向。
十月革命前,列宁根据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提出工人运动要无一例外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列宁指出:“必须告诉人们,民族主义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东西,民族主义是一种陶醉于华而不实之词的极度的疯狂”;而且“任何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都会在工人中起严重的腐蚀作用,都会使自由的事业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事业遭受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须“反对疯狂的病态的民族主义”。
十月革命后,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结束了,但民族主义思潮并没有随之退出历史的舞台,各种民族主义思潮残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和发展着。一方面是大俄罗斯主义迅速增长,各级党政机关都出现了竭力排斥一切非俄罗斯的文化,竭力使一切管理机关都掌握在俄罗斯人手中的现象;另一方面小民族主义倾向则表现为过分地强调本民族特点、民族利益,忽视无产阶级整体利益,对俄罗斯人存在着高度戒备和不信任心理。列宁敏锐地注意到,这两种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更是实现党的民族纲领的主要障碍。鉴于此,列宁反对民族主义的态度和策略发生了变化。他认为,现在抽象地提出一般民族主义问题是不恰当的,而要从俄国民族关系的实际出发,应该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与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二者的区别,不是在量的方面,而是在质的方面:大民族主义是压迫型的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是被压迫型的民族主义。前者是奴役和压迫弱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后者则是对大民族主义的抗争。列宁说:“对于第二种民族主义,我们大民族的人,在历史的实践中几乎从来都是有过错的,我们施行了无数暴力,甚至施行了无数暴力和侮辱,自己还没有察觉。”虽然小民族主义也有可能成为落后和反动的东西,但实际情况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已成为妨碍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主要危险,所以列宁提出要注意区别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主张把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作为斗争的重点。列宁告诫全党,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在于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有它历史的根深蒂固性,其“腐蚀作用是不能一下子就消除的”,而且还在于历史上形成的各少数民族与大俄罗斯族之间的隔阂,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工作,才能逐步消除。
列宁关于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的、辩证的评析了民族主义的特征、作用和意义,打击了资产阶级的反动民族主义,支持、促进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长期受美苏压制的民族主义势力纷纷抬头,使得国际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列宁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对于我们当前认识各种民族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2]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民族出版社.
[3]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论民族问题[M].民族出版社.
[4]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
[5]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补遗[M].人民出版社.
[6]何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7]陈玉屏.关于资产阶级、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5).
【作者简介】彭欣(1981- ),女,山东德州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与民族文化;崔卫峰,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