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新兴节日: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阐释

作者:匡 娜 周元雄

发展,都离不开民俗文化活动。新节日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丁民俗文化的不断传承。“对节日民俗的科学利用,旨先要尊重传统、尊重民俗、尊重节日的民俗。”以象山开渔节为代表的新节日之所以走的这么远,在于节日的举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坚持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不断挖掘与利用。
  政府行为的定位也直接影响节日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新节日基本都是在政府的促办下形成的。政府从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角度考虑利用民俗文化,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价值意义。“地方文化往往被简单地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源,实际上文化不单可以作为地方的一种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地方发展的动力。”但决策者地位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节日的存在。而节日里的民俗活动,特别是像象山渔民节这样没有传统节日基础的新节日,更容易随之走向没落。新兴节日也要在传统节日基础上发展,传统节日千百年来的流传,并不是靠官方出钱传承的。“其一,政府的行政行为并不一定能使失去的节日恢复;其二,已经消失的民俗,恐怕也难以依靠政府的行政行为来再现。节日及其伴随着的群众文化活动自有其内在的规律。”
  笔者认为,新兴节日应该是一种由当地民众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的群众节日文化。虽说新兴节日搭上政府决策的快车,民俗随之借尸还魂,政府决策者必须尊重节日发展的规律,不能乱搞、乱抓。挖掘当地富有传统色彩的、有特色的、有发展前景的民俗活动。举办的确实有特色,有魅力,自然会吸引商家、吸引游客。
  在很多新节日上,为增加节日的吸引力,都会举办各种文艺晚会,而明星大腕就成了晚会的热点,也是整个节日的一大噱头。节日举办的这种举措,与“在节日中体验生命的涵义”相距甚远,不仅造成了过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反受冷落。明星大腕不该是节日中受邀请的主角,民间文艺家及各种民俗艺术活动(民歌、民族舞蹈、传统娱乐活动等)才该备受瞩目。这应是地方政府决策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结语
  
  “民俗是透视人类社会的广角镜。”新兴节日作为新兴的民俗形态,反映了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透过这一节日,看到浓缩的节日文化形态。“未来的民俗,必将由过去的以信仰为主体和现代的以实用为主体转变为以审美为主体。”旧现今节日的文化形态就是注重节日的实用功能——以实用为主体。但在洋节日盛行和各种新兴节日泛滥的今天,节日文化必须加以引导,使之得以保护和传承。
  通过新节日民俗的研究,正确引导节日在商品社会发挥其更具影响力的实用性的经济功能,从而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这只是目的之一,而让民俗文化在新节日中复兴并得到保护和传承,克服新节日诸多因素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政府兴办节日立足丁经济发展,但作为民俗学的研究者,我们应该把眼光放远,新兴节日长远发展,没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基础,毕竟不能长久。笔者认为,只有充分挖掘节日中的民俗文化,让民众真正参与到节日中来,成为他们自己的节日,节日才能得到不断的传承。
  [作者简介]匡娜(1980~),女,山东日照人,温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周元雄(1981~),男,江西赣州人,温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