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广西那坡达腊彝族村寨民俗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研究

作者:罗 波

促进达腊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宣传彝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世界认识“跳弓节”,认识彝族,由此推进彝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达腊彝族村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现实性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自2004年国家旅游局开始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以来,旅游业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现。近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把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统一规划,使乡村旅游取得卓著成效。广西重点建没了从旅游城市延长到乡村的旅游线路,先后建有阳朔县一桂林市一兴安县一龙胜各旅自治县一三江侗族自治县一融水苗族自治县—柳州市山水民族风情旅游线,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旅游线,南宁市一崇左县一宁明县一龙州县一大新县边关民族风情旅游线,南宁市至梧州市沿路县乡旅游线等。广西近年优先开发了漓江东岸旅游线、兴安灵渠灵湖景区、武鸣伊岭壮文化旅游区等数十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还推出了南疆边关揽胜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千年灵渠寻古游、壮乡大观之旅、百色老区之旅、花山崖画探奇游、巴马寿乡探秘游等乡村旅游精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位于桂林市北部、邻近湖南省的资源县一向鲜为人知,现在却逐步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地方。2003年,仅有16.7万人口的资源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9万人次。有关部门透露,2004年1至4月,广西接待境外旅游者有33万多人次,其中乡村游或城乡兼游的占一半以上。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民族旅游的又一个热点,借此,那坡达腊也应积极发挥自身文化和区域优势,融入这一发展潮流之中,推出独具特色的白彝民俗文化山村游。
  (一)文化特色和区域优势是达腊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条件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旅游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据调查,英美诸国的旅游者均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近年来,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已成为许多地区旅游开发商的积极行动”。事实上,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历来为旅游吸引的主体,而特色和区域差异显著的少数民族文化则更受旅游者的青睐。广西达腊白彝分支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支,既体现了彝族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神秘、奇特与鲜为人知的一面,有着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从广西旅游发展及其布局看,以南宁为辐射中心的桂西南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峡谷、宁明花山壁画、凭祥友谊关、崇左石林等景区日趋成熟,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开通了德天一通灵一靖西二日游、崇左一宁明二日游、凭祥边境游等旅游热线。那坡县位于桂西边陲,在区位上可沟通桂两与桂西南旅游区之问的靖西、大新诸景区与中越边境公路游线;在资源上,达腊白彝民族文化游处于龙虎山、德天瀑布、通灵峡谷的延长线上,并可转折入南国边关风情游线,起到了重要的区域整合作用。因此,其旅游开发的意义非同小可。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活动,尤其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后,广西少数民族风情频频在各类媒体和各种大型活动中亮相,备受关注,知名度不断攀升,更激起了人们的探秘猎奇欲望,并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因此,借民歌节,博览会之东风。如果对达腊彝族民俗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它将会成为广西那坡继黑衣壮之后的又—个旅游热点。
  (二)那坡达腊白彝民俗旅游开发对策与措施
  “民族旅游有原地开发和异地开发等不同形式,而原地开发尤其是原地自然型的开发模式最能把民族文化与其发育、依存的原生环境有机地共同展现给游客,形成生态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一环”。达腊彝族,生活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地区,其开发模式宜采用原地自然型。结合当地特点进行静态、动态开发和商品开发。
  1 以民俗风情展示为主的静态开发模式和以节庆为主的动态开发模式相结合。静态开发就是“指以游客静观或踏看为主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村等均属此种类型。广西的漓江民俗风情园、扬美古镇、黄姚古镇等项目是这种模式的应用。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供游客集中观赏民俗景观,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些民俗景观既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又可以有效地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在准备在达腊建立民俗博物馆,这就为它进行静态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动态开发就是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特定民俗环境中的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游客可参与当地人的歌舞、饮食、纺织、竞技、曲艺或其他的生活和劳作等游戏活动。游客可以从中亲身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自然地极尽游兴。达腊节庆民俗活动非常丰富,而且参与性较强,仪四月“跳弓节”就有13项适合大众参与的活动,非常适合动态开发。
  2 以民俗物品销售为主的商品开发模式。民俗物品的观赏、购买,包括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作为商品开发。丰富多彩的民俗商品,具有浓浓的民族色彩和乡土色彩,为广大游客,尤其是外国客人所喜闻乐购。它既是民俗旅游的主要对象之一,更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内容,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俗商品开发要坚持特色原则、有文化内涵原则、便于携带及档次兼顾的原则,切忌雷同化和低品位开发。达腊白彝的特色服饰,银质装饰、糯米饭、自制豆腐、野菜、土产畜类食品、手工工艺等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特色的产品,都可以用来包装、开发。在开发中应讲究原味、忠于“乡土”,从“土”字上出发,从“新”字上下功夫。保持乡村旅游产品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本条件。达腊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必须立足_丁原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在用乡土文化和自然特色对其产品进行包装和创意策划。以优秀创意设计出“他无我有,他有我新,他新我精”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必须维护乡村的自然状态,切不可引入与传统文化不和谐的“异域文化”,如在古村落中修建星级宾馆,将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拆迁,整修成洋房等,这些必然会导致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受到破坏,甚至消失,从而也就从根本上破了乡村的旅游资源,断了自身发展的道路。
  3 建设高山白彝民俗生态村。达腊屯是白彝自然村落,民俗文化生态完整,适宜开发为民俗文化生态景区。
  生态村落:对原有村庄进行修整和完善性建设,注重民居和道路的民族特色及其布局的合理性,村庄内可适当布设织染坊、酒坊、豆腐坊等,村庄周边有村民劳作区。
  民居旅馆:开辟民居旅馆,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参与农事,充分体验高山白彝的生活习俗。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