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浅谈讲解员如何做好讲解服务工作

作者:廖巧勤




  【摘要】作为一线工作的讲解员,对博物馆发挥其各种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做好讲解服务工作及其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讲解员;服务工作;以人为本
  
  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正以多种功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观众。作为一线工作的讲解员,对博物馆发挥其各种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接待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做讲解员,还要做观众的服务员,其对观众的态度,讲解水平,自身的综合素质,甚至言谈举止对于塑造博物馆的整体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探索讲解员如何做好讲解接待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是所有讲解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爱护人,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利益为目标和归宿。服务意识是指讲解员在与观众的交往中,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哲学中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事情都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必然会带来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然。因此,培养和提高讲解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是不能忽视的。首先,讲解员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满足观众对知识的需求,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体现讲解员自身的价值。其次,要根据当代服务管理的理论,抓住博物馆服务的核心问题,把满足观众的核心需求作为自己服务的中心任务。在与观众的交往中以观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假如我是一位观众”的换位思考,懂得微笑服务、细微服务、情感服务,将自己的一份真心、真情融入服务之中,使每一位来参观的观众感受到“像春风吹到心田”,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积极做好讲解接待工作
  
  同行们都知道,讲解工作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人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包括熟悉陈列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观众参观、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程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讲解的质量高低,体现的是讲解员“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落实程度。因此,讲解员要积极为观众做好讲解工作。
  
  (一)讲解前了解、分析观众的核心需求
  为观众做讲解服务,讲解前就要先了解、分析观众的核心需求,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据需而讲,有的放矢。如:有相同心理需求的观众,他们愿意在欣赏和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参与博物馆的一些活动并得到休闲放松。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观众,如青少年学生团队,他们把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为接受某一主题教育而来。也有观众是为科研考证获取专题信息而来等等。讲解员通过事先沟通和见面时的寒暄问候,察言观色,揣摩心理,了解到观众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尽可能帮助观众解决各种问题,这是重要的第一步。例如,一次一批台湾观众来我们梅州华侨博物馆参观,其核心需求是想了解有关梅州客家的一些情况,为此我们结合展厅中陈列的资料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梅州客家历史、客家民俗、客家风情、客家民居建筑等为他们讲解,如客家民俗:客家人打灶头、客家人的迁居习俗,客家风情:看妹子和查家门、客家轿下酒,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中西合璧屋等。他们听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很满意,讲解效果好。
  
  (二)讲解中要以观众为“中心”
  许多讲解服务难以令观众满意,我认为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以往讲解时常常表现出以讲解员为“中心”,过分强调讲解人员的“权威性”,讲解员充当了参观活动的控制者,这样使得讲解气氛很沉闷和单调,观众对知识的掌握非常被动,甚至表示冷淡、反感。要改变这种状况,讲解中就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发挥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与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关系,使观众真正感受到参观的乐趣,同时又在精神愉悦中得到教育。如为小学生团队讲解时,他们人多嘴杂,表现欲又都很强,这时如果以讲解员为“中心”,简单地照本宣讲,要不了几分钟他们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如果根据他们好胜心很强的心理告诉他们在讲解中随时要提问,看看谁最聪明,这就很管用,队伍就能静下来仔细听讲,达到较好的讲解效果。
  
  (三)讲解中要实施“因人施讲”
  由于博物馆宣教,面对的是广大观众,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其知识程度,文化修养,差距甚大,兴趣与关注点也千差万别。在听讲时领会程度不一,悟性高者,与反应迟钝者对讲解员的要求不同。所以讲解员要通过见面时的交流以及观察,根据观众的气质、职业、受教育的水准等因素,及时调整讲解内容的详略、深浅,讲解的语调、姿态等,灵活地实施“因人施讲”。
  1.青少年学生。他们参观一般是为了配合课堂教育。这就需要讲解员根据青少年年龄层次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结合本地特点,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又有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材料。在对他们进行讲解时,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善于引导和提问,使他们参观过后,能获得许多新知和陶冶思想情操。如中学生来我馆参观田家炳展厅,则可通过展厅中陈列文字、图片、文物等资料,为学生讲述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先生年轻时远渡重洋,漂泊异乡的原因及辗转于越南、印尼、香港等地的艰苦创业史;接着介绍其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类,回馈社会,贡献祖国”为宗旨,创办田家炳基金会,在香港注册成立非牟利慈善机构,专事捐办慈善公益事业,近20年来,在国内28个省、市、特区独资和襄资各项公益事业10多亿元,是爱国重教的典范; 最后总结点明主题:田家炳先生的感人事迹昭示我们,他的事业成功,凭其艰苦耕耘,努力拼搏而所获;他的人生辉煌,凭其敦品励学,重实轻华而取。他的为人处事原则和人生价值取向,他的爱国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这样讲解使学生深受教育,感染其爱国之情,并融化于现实生活中。
  2.中老年普通观众。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科学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分析和理解事物能力强,观察生活细致。参观时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感情、思维、心理活动一般都不外露。在此种情况下,讲解员要热情大方,讲解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另外,老年人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容易怀旧,有时某一件展品引起了他们的回忆,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时若时间允许,讲解员可陪同他们边聊边看,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宣泄。有的老年观众参观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则可请他们写下观后留言,让他们的感慨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3.专家学者和领导。因专家学者往往有备而来,他们最重视与自己研究范围相关的展区,看得最仔细。给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