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东莞莞香香天下 极品当是女儿香

作者:佚名




  
  东莞种植莞香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为唐代传入;宋代,广东各地普遍种植,以东莞为甚。清末史学家陈伯陶编《东莞县志》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今大岭山镇)、牛眠石诸处亦不失为正;若乌泥坑、寮步则斯下矣。”《广东史志》记载:“莞人多以香起家”,“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 大岭山的砂岩红壤土,非常适合莞香树的生长,所产多为上品。因此,明代以后,大部分村庄都以种香、制香、贩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以香树为地名的有:鸡翅岭村的香仔园、金桔的白芽香、百花洞村的香角等。
  明朝至清朝中叶,莞香是东莞特别是寮步的一大名产,是东莞的重要经济支柱。
  明清时期,寮步香市与广州花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并称" 广东四大市"。外销的莞香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即现在香港的尖沙咀),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到石排湾(即现在香港仔)集中,远销中国内地、南洋以及阿拉伯国家等地。由于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堂,尖沙咀古称“香埠头”,而形成“香港”。
  莞香一般种子落地后自长成苗,香苗一次移植成活率低,须二次或三次假植,形成宿根,丰富其根系后再到目的地根植方可成活。种植6—8年,树干直径长至20公分左右,便可开凿香块,俗称开香门。以其质地优劣可分为白木香(第一次新开凿香块,白色无花纹,为低等香料)、镰头香(第二、三年在旧凿口凿出的香块,有少量花纹,无香油质),牙香(从开采多年的香树中,开凿的马牙形的香条,木质坚硬,富含香油质,又称“女儿香”,是莞香中的上品)和沉香(从多年老香树树头中开采的香油木块)。一般莞香的采集,是将含香油的木块大范围地凿下,在用人工精心地将无香油积聚的木质铲去,留下的油质部分就是莞香。上乘的莞香,硬如铁、滑如脂、色如金、重如玉,能沉水而不溶,元代已与银等价,明代起就是上贡的佳品。
  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