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佛山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刍议

作者:刘 东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镇之一,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秋色艺术之乡”等美誉。明清时期,佛山的城市发展步入辉煌。清乾隆53年(1788年),佛山已是“凡仕宦之所往来,商贾之出入,货贝舟航之所聚集,俱于是乎汇”。当时广州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一口岸,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和各省出口的货物,均集中在广州一带。佛山因而能获得国内外原材料及各种商品,从而发展起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如西南各省出产的白铅,便以佛山为集散地,“凭洋商收买,运省报验转卖”。清道光年问(1821~1851年),“川广云贵各省货物皆先到佛山,然后转输西北各省。”佛山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特色。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
  
  一、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机遇
  
  自上世纪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二次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很快,西方文明作为强势文明向全球各个地区渗透,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保护弱势文明、维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迫切性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也面临西方强势文明的严峻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佛山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民间艺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次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化,它使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化进步改变了一次现代化的生产格局,生产、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个性化设计,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二次现代化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文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因此,传统手工业生产在二次现代化社会后具有某种潜在的优势。
  二次现代化使社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多的自我支配的时间;同时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更加富裕,人们有条件去多方面的发展自我。因此,二次现代化社会促使人们追求休闲的生活方式,休闲产业如体育、娱乐、旅游观光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光明。民间艺术作为产业发展,瞄准休闲、旅游的方向,完全符合二次现代化社会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地方市政府的大力扶持
  
  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是不可想象的。民间艺术是佛山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注解和体现,它作为产业对佛山市经济的贡献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佛山城市形象的提升、佛山的美誉度的提升贡献是很大的。多年来,佛山民间艺术社和美陶厂先后接待过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过20多个国家的高级政要、艺术家及专家学者。佛山艺术社应邀到国内外举办艺术展览和技艺表演,足迹遍布大洋州、美洲、欧洲、非洲和东南亚、港澳台地区以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佛山的传统民间艺术,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宣传了佛山,提升佛山城市形象。
  
  (一)研究和保护方面
  佛山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对那些虽失去存在基础或已经消失但能够反映历史特点的民间艺术,通过博物馆的方式,保存实物和生产工艺,使人们对过去进行了解,如佛山传统的染纸业、木鱼书等就应该采取民俗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对于有一定市场容量,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民间艺术,应该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按照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还有相当部分,市场容量有限,但历史悠久,本地人民群众有感情,能够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就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性的生产,如佛山的秋色艺术、木雕艺术、陶瓷艺术、佛山狮头、佛山剪纸等。应该说,佛山民间艺术的核心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
  对佛山民间艺术的甑别,对民问艺术的保护,就必须展开科学的研究。市政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发布相关研究课题,实行招标,利用社会科研力量,解决佛山民间艺术的研究问题。
  
  (二)扶持民间艺术产业
  2004年,佛山民间艺术社被文化部授予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艺术社是佛山从事民间艺术生产和开发的骨干企业,但存在着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如离退休人员由企业发放退休金,是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离退休的民间艺人退休金较低,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艺人每月1200元左右。这些老艺人对佛山的民间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佛山赢得了荣誉,是佛山市的巨大财富,因此政府应该仿照国家发放“国务院特别津贴”的方式,发给他们生活补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提高了退休艺人的生活待遇,使他们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使后来的民间艺人看到希望,增强职业的荣誉感、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民间艺术事业,使佛山民间艺术能够薪火相传。佛山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艺人人数并不多,民间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国家大师才十多人,政府财政应该能够承受。
  
  (三)规范民间艺术市场
  民间艺术市场容量有限,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来下达指令,企业安排生产,生产单位都是比较大的企业,产品的质量能得到保证,市场秩序良好。但是近几年来,私营经济在这个行业发展很快,仅在禅城区新成立从事灯色扎作的小企业就不下20家。民间艺术产品的市场在萎缩,而生产者日众,必然带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本来,竞争是好事,佛山民间艺术产品原本就是私营小作坊分散经营的,可是,小企业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仿冒、抄袭艺术社产品创意的事情屡有发生。规范佛山民间艺术市场秩序,这一工作无疑是政府的事情。历史上,佛山民间艺术产业同其它手工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彼此分工合作,在民间艺术行业内部,形成了许多行业,每个行业都成立了自己的行会。行会内部老板们定期聚会,叫做“玛叙”。“玛叙”活动既可以联络感情,交流行业信息,也是规范行业内部竞争的重要形式。佛山民间艺术可仿效建立行业协会的做法,尽快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这样既可以实现行业自律,也可以将佛山民间艺术作为‘个整体品牌向社会推广。
  
  (四)培育民间艺术良好氛围
  佛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艺术是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和符号,是佛山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山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最大卖点。佛山的旅游资源特色就是岭南风情,佛山的岭南风情就体现在其民俗文化之中。佛山民间艺术是佛山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城市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其艺术为人们所喜爱,其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今天发展佛山的民间艺术产业、瞄准游客的钱包是必要的,但是,佛山的民间艺术首先是人民的文化遗产。2000年广州市在珠江河畔举办“新千年腾龙舞珠江”大型灯火汇演活动,佛山民间艺术社承接花船巡游设计制作。春节当晚,花船在珠江巡游,绵延5公里,吸引群众200多万人观赏。随着工业化的步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