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担经挑生殖崇拜研究

作者:杜 谆 刘振玲




  担经挑又名“担花篮”或“履迹舞”,它是在淮阳太吴陵人祖庙会上出现的一种民间舞蹈,是一种颂扬人祖伏羲女娲的原始巫舞。与其他在人祖庙会上出现的民俗事象一样,它也是人祖庙会原始主题的一种表征现象。在人祖庙会上,人们祭祀人祖伏羲女娲,祈求子孙繁盛,生殖崇拜是庙会的原始主题。担经挑作为这一原始主题的一种表征现象,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殖崇拜内涵。
  
  一、舞者体现的生殖崇拜内涵
  
  担经挑的舞者比较独特,每个经挑班由四个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且只有女性,没有男性。当地尊称这些年长妇女为老斋公,四个老斋公组成一个经挑班,三人表演,一人打竹制经板,在经板声中以说明形式为表演者伴奏。担经挑对舞者有严格限制,即只传女,不传男。在淮阳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女娲因补苍天,立四极,杀黑龙,止淫水,育万物,抟土造人,触犯了玉皇大帝而遭惩罚,被化作黑狗抛进恶狗庄,受尽凌辱。人祖的女儿宓妃,日夜想念母亲,于是就肩担龙风花篮,一边歌颂人祖的圣绩功德,一边寻找母亲,在得知母亲落难的地方后,宓妃决心闯进恶狗庄救母。一个老太太为她做了几个大饼,嘱咐她每见恶狗,就抛出大饼,以便脱身。宓妃按照吩咐去做,果然那些恶狗只顾争吃大饼,宓妃乘机向前走。她深入恶狗庄,担着花篮边舞边唱,只见有一只黑狗蹲在那里,见到宓妃的“担经挑”,竞呜呜地哭出声来。宓妃心细眼明,立即把黑狗捧进花篮,担起经挑跑出恶狗庄。刚出庄不远,女娲复还人形,母女才得以相见。宓妃担经挑寻母,后人延续至今,演变为历代祭祀祖先的巫舞。可见,从担经挑的故事起源来看,传说中无一男性出现,其原始内涵是对始母神女娲的崇敬歌颂。“女娲生前是氏族的首领,是氏族成员的孕育者,‘人从女娲出’。女娲死后被奉为祖先,而祖先是主宰生育的。所以,人类在追溯自己的来源时,往往把女娲当作自己的塑造者。”
  生育神崇拜是生殖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远古的生育神或高媒神当首推女娲,《路史·后妃二》注引《风俗通》:“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东汉许慎《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可见女娲是大地之神,大地之母,也就是“造物主”,其生殖崇拜涵义不言而喻的。以女性或女性神作为生殖崇拜对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并不了解生育的科学知识,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并不为人类所知。在远古人类可以观察到的现实中,新生命的怀孕、诞生、哺育等都是由妇女来体现的,生育也被认为是由妇女单独完成的。妇女决定着一个氏族的子孙能否繁衍、人丁能否兴旺,因此,女性理所当然的受到尊敬,人类的生殖崇拜自然也主要表现为对女性自身的崇拜和对女性生育神的崇拜。担经挑的舞者皆为女性,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在担经挑舞蹈中,只以女性为舞者,因为妇女本身就是生殖力的象征,以年长妇女来表演,则是多子多孙的寓意,这与人祖庙会的生殖崇拜的原始主题是一致的。担经挑通过传女不传男的独特形式,表达了对妇女繁衍人口的讴歌,对女性生育神的崇拜,是人类早期生殖崇拜的再现。
  
  二、舞姿体现的生殖崇拜内涵
  
  担经挑的舞姿变化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剪子股”:一人打经板,三人表演,以“十”字路线为中心,对面穿插,走成剪子股路线;第二种是“铁锁链”,又称为“拧麻花”:一人走这条路线,二人走另一条路线,两条路线形成“8”字形,状如拧麻花,反复相迭而井然有序;第三种是“蛇脱皮”,又称为“履迹步”:一人在前,三人(包括打经板者)朝一个方向沿履而舞,然后,每二人从巾问交叉而过,像蛇逶迤而行一样。这三种队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舞者走到中间一定要背靠背而过,身后飘洒的黑纱先相互缠绕,然后又自动的散开,以此象征着伏羲与女娲“两尾相交”之意。这些舞姿与山东嘉祥县梁武祠、河南南阳、新疆吐鲁番、四川郸县、江苏徐州等地发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一样,都明确地表达出两性结合的生殖崇拜内涵。
  人类的生殖崇拜在经历了对女性及女性生育神的崇拜、对男性及男性生育神的崇拜之后,随着人类生育知识的积累,人类逐渐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并不是由妇女或男子单独完成的,生育的成功需要男女两性的结合,两性结合与生殖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于是,人类逐渐对两性结合赋予神圣的意义,性结合崇拜逐步被强化,并最终形成了以性结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崇拜文化。担经挑作为一种反映生殖崇拜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方面,它是一种模仿,是对现实的反映、经验的再现、情感和自发冲动的表达;另一方面,它又是想象、幻觉和理想的图画。”在担经挑舞蹈中,对于繁衍人口具有决定作用的两性结合活动的再现,是通过具有一定象征寓意的舞姿来模仿的。借助各种不断变化的舞姿,担经挑勾勒出两性结合的画面,折射出蕴涵在这些舞姿中的生殖崇拜内涵。担经挑作为·种“遗留至今的表现生殖崇拜的原始舞蹈,以象征男女交媾的舞蹈语言,表现了原始先民对繁衍新的劳动力的追求。”
  
  三、经文体现的生殖崇拜内涵
  
  在担经挑表演时,伴奏者还要伴唱,所唱经文多与人祖伏羲女娲有关。经文内容主要是有关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对男女两性之间结合的歌颂、对神灵的崇敬等,这些经文大体上都有固定的内容。如:“老盘古安下下亘古一人,没有天没有地,哪有人伦,东南天有一个洪钧老祖,西南天出了个混元老人。上天神只管日月星斗,下天神只管五谷苗根,上天神发慈悲恻隐之心,留下了人祖兄妹二人。他兄妹下凡来拯救精灵,不料想发洪水灾祸来临,上天神派神龟前来搭救,老白龟驮兄妹来到昆仑。顺天意,昆仑山,兄妹滚磨结亲,时间长,日子久,儿女成群,到如今献花篮都来朝祖,且莫忘普天下皆为一母所生。”一首担经挑的经文,道出了人祖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丰功伟绩。
  作为生殖崇拜重要内容的生育神崇拜,它的崇拜对象是各种主宰生育的神灵。究竟谁是最早的生育神或高媒神,存在着三种比较普遍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女娲为生育神,对此观点前文已有所阐述。第二种认为伏羲为生育神。孔颖达《礼记·月令》正义:“但不知初为媒者其人是谁?按《世本》及谯周《古史考》,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既用之配天,其尊贵生媒当是伏羲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砒先为生育神。蔡邕《月令章句》:“高媒,神名也,高犹高也。吉事先见之象,谓人之先,所以祈子孙之祀也,后妃将嫔御,皆令于高媒,以求孕妊。”可见,无论谁作为生育神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在担经挑的经文中部有所体现。经文中不仅歌颂了伏羲女娲,而且把他们定位成人类的共同祖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经文提及了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的传说。传说当年伏羲女娲兄妹在昆仑山上滚磨成亲,交合之际女娲羞于情面,于是结草为扇以遮其面。如今人祖庙会上泥玩具中的“草帽老虎”就是由伏羲女娲结合时的“以扇遮面”而来,它隐喻着性结合的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