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
作者:胨 宁
漳州地处闽南九龙江流域,闽粤交汇处,濒临台湾海峡,晋“永嘉之后”,陷入长期战乱的中原人选择了广南迁,一批批衣冠士族携带着家产族人,向陌生的南方迁徙,中原人进入闽南的序幕也由此揭开。唐高宗时期,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入闽平獠,并建立了漳州和漳浦县,是中原政权对这片土地直接的军事干预,也是中原人第一次有组织地进入闽南定居。自隋唐中原人南迁入闽以及唐代陈元平“南蛮”以来,一千多年中闽南、闽西一带一直是战乱频生之地,无论是汉人与原住土著的抗争,地方起义军与朝廷的对立,还是沿海倭寇的侵扰,家族间的械斗,乃至于山区猛兽的出没,都使当地居民对居住安全提出很高的要求,土楼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产物。以前,人们只知道永定的“客家土楼”,而对漳州土楼却知之甚少,因为水定土楼被人重视已有四十多年,而漳州土楼是近二十年才被人们所重视。1981年,土楼研究专家、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黄汉民到南靖县书洋乡进行调查,发现了至今仍被当作园、方土楼典型代表的圆形土楼怀远楼以及方形土楼和贵楼。1984年,他的《福建民居的传统特色与地方风格》在《建筑师》从刊上连载,其中发表了南靖县怀远楼、和贵楼和长源楼的测绘图,使漳州土楼第一次眨现在世人面前。1986年,茂木计一郎教授来南靖考察土楼,此后,欧美和日本的不少学者先后到南靖等地考察,漳州土楼开始走向世界。1988年,黄汉民发表《福建圆楼考》首次向学术界介绍了漳州土楼中的华安县二宜楼、云霄县树滋楼等,并提出了圆楼的“根”在漳州的观点。同年,台湾《汉声》杂志发行人黄永松和黄汉民等一行4人,对南靖、华安、永定等地的土楼做了全面考察,更坚定了圆楼源于漳州的观点。漳州市文化局曾五岳发表《漳州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的文章,以确凿的证据和周密的分析,认定福建土圆楼的发源地确实在漳州。
二、漳州土楼概述
在漳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屹立着许多奇妙独特的上楼,截至2001年的调查统计,现存土楼的建造年代从明嘉靖年间直至20世纪80年代。福建土楼中建造最早的圆楼,而且有准确纪年的是漳州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的齐云楼,该楼的族谱明确记载此楼为郭姓“明洪武四年(1317年)大造”,距今630多年。福建土楼中最古老的方楼是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的一德楼,楼门上石匾刻“嘉靖戊午年冬季吉立”,确汪其建造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距今已440多年。漳州的土楼主要有三种类型:圆楼、方楼与五风楼,还有半月楼、交椅楼、雨伞楼、“卍”字楼等各种形态。分布于南靖、平和、漳浦、诏安、华安、云霄等10个县(市、区),共有1734座(土楼遗址不统计在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漳州上楼如下:
1.平和县安厚镇汤厝村的云巷斋楼,该楼直径147米,外环为单元式两层土楼,共108开间,它是福建圆形土楼中直径最大的土楼;福建土楼中最大的方楼是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的庄上城,它南北长207米,东西长147米,四周是以3层楼为主的单元式土楼,最盛时居住180户、1300多人。平和县霞寨镇的西爽楼(86米×94米),也是福建方楼中长宽尺寸较大一座名楼。
2.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土楼群,是一规模庞大,布局独特的本土民居建筑群,从公路下望,河谷平原问赫然展现4个圆楼1个方楼,各楼均系3层通廊式结构,方楼居中,圆楼绕于四周,团成梅花形,高低错落有致。2001年,田螺坑土楼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螺坑土楼群为步云楼、振昌楼、文昌楼、和昌楼、瑞云楼等五幢土楼的总称,最早有两幢方楼——和昌楼和步云楼,建于清嘉庆元年,民国三十五年被国民党军队烧毁,现存5幢土楼中,步云楼是田螺坑的中心,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其后先后建了瑞云楼、振昌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是最晚建造的一幢土楼,建于1996年,5幢土楼虽先后建造,但大门及祖堂均朝向西南,无疑是风水的原因。其结合地势建造的土楼群,错落得当,形成绝妙的组合,堪称福建土楼组群的旷世杰作。
3.漳州平和县芦溪镇蕉路村的绳武楼,是福建土楼中最华丽的圆楼,楼分内外两环,为单元式通廊与半通廊结合体。该楼一层、二层的镂雕极为珍贵和少见,镂空雕刻的蝙蝠、骆驼、大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全楼共有木雕746幅,书法200多处,图案各不相同,但却气韵浑然、立体传神。楼内的泥塑、壁画也独具特色,古色古香,淳朴而生动。专家称之为“弥足珍贵的民间艺术宝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该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华安县仙都大地村的二宜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座土楼。该楼特色鲜明,直径71.2米,由4层的外环楼与单层的内环楼组成,单元式,一个单元有3~5个开间,每个单元自成体系,各自有天井,独自设楼梯上下,外墙异常坚固,厚达2.53米,厚属福建土楼之最。二宜楼的壁画彩绘、木雕、玉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专家称誉该楼是“东方文明的璀璨的明珠”。
5.漳州除造型优美的圆楼和方楼外,还有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土楼,南靖书洋镇石桥村的长源楼,因地势关系,临池一面只建1层,坡壁一面建了3层,两翼由3层和2层组成,一高一低,形似扶手交椅,人称“交椅楼”。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有一土楼,内环楼建于山颠,外环楼顺山坡跌落,远眺内高外低,像一把撑开的雨伞,因而取名“雨伞楼”。还有形似弯月的“半月楼”、布局如八卦的“八卦堡”,以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扇形等造型各具特色的土楼。
三、漳州土楼的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一)漳州土楼是功能齐全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漳州土楼具有防震、防盗、防风、防兽、隔音、冬暖夏凉、牢固耐用等特点。平和县土楼内以单元式的小开间居多,充分照顾群居中家庭的私密性。南靖县的土楼以内通廊式居多,楼内人家亲密无间,往来方便。而华安县的一些土楼,则兼有单元式与内通廊式的优点,既有单元起居又有贯通全楼的内通廊。漳州的上楼,防卫手段多,防卫性强,这在传统民居中是独一无二的。上楼的外墙高大厚实,异常坚固,而且只在三层、四层以上才有窗户,窗户洞口狭窄,内大外小,便于瞭望射击。大门用实心硬木拼接而成,土楼都广设枪眼,有的楼还设眺望台、耳楼,耳楼三面外墙上都设有枪眼,可以形成交叉火网。土楼都设有水井、库间,家家饲养家禽家畜。遇到进攻,可坚持数月,固守待援。
(二)漳州土楼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漳州上楼大多聚族而居。许多名楼的创建者往往在楼内建造专用考究的学堂,有特制的匾额,还配以含义深刻的对联。南靖县梅林镇怀远楼在楼院中心建有私塾“斯是室”,雕梁画栋,古雅精致,柱上有对联日:“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教育子孙勤奋耕读,奋发图强。漳州土楼的命名十分讲究,每座楼的大门横额都镌刻楼名,大多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大门两边的嵌字对联,有的鲜明标出全楼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如南靖书洋镇“勤和楼”对联:“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充分反映主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处世态度。
一些名楼如二宜楼、绳武楼、怀远楼等,楼内装饰繁简有度,门窗装饰、壁画彩绘、木雕石刻,精美绝伦。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和高雅的艺术魅力。
漳州土楼这颗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镶嵌在闽南的大地上,令世人赞叹、向往。它不仅是漳州传统民居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它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珍贵“活化石”,也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