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灵魂的铭文

作者:张 筱




  心烛·道场
  
  站在十一层,面向汶川。
  城南边铁道上的一列火车,最先鸣号……防空警报拉响了……
  公交车,的士,货车……所有的喇叭在同一时刻鸣响:为5·12地震中罹难者安魂!
  所有的车辆停止了。马路变成了一条七彩的花海,这是对亡灵的告慰。
  所有的路人站在原地,默默哀悼!
  城市在这一刻,如同凝固一般。
  时间,也仿佛静止在了这一刻。
  城,静止了;车,静止了;人,静止了——世界也仿佛静止了。耳边,只有喇叭高高低低的音调,抑扬顿挫响成一片,如同一场隆重法事中的鼓乐,奏响悲凉。
  那一刻太阳很亮,很亮……我站在阳光里,心却依然很冷,很冷。
  短短的三分钟,竟然让人觉得是那样地漫长,记忆遥远。一切都又动起来——人动了起来。车动了起来。城也动了起来。
  泪,这时却在我的眼角潸然滑落……心悸动了一下,抬起头,我发现太阳已经西下。
  抬手拭泪,我知道悲伤终归是无济于事的。从陇南老家,还不断地传来余震的消息……忽然想起,今晚是农历的四月十五。
  在这个月圆之夜,我将插满心烛,为那些亡灵们做最后一回心灵的道场:
  安息吧,我苦难的兄弟姐妹!
  
  家园·好兄弟
  
  一对对红,摇晃在五月地动天摇的风雨里。
  一对对红,开在羁居的伏龙坪院落。红韵了九米斋主的心思。
  家在陇南,家在千里之外。
  那里,有我情牵梦萦的泥阳川!那里,有我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乡亲邻居……那里,抗震避灾的人们大都露宿在帐篷里。
  清晨的金城,忽至的一场雨,又惹动我心事几许。前几天母亲说:你弟弟的那座房子,损坏得比我的屋子还要厉害。昨夜母亲又说:你弟弟已邀约了些乡邻,要为我拾掇震塌的屋脊,
  可是,余震还正在一波未平,一波待起!
  我知道弟弟的心事,即使我不在家,他也要为我把“脊”竖起。
  我知道弟弟的心思,即使我们流落在外,而老家空空的屋子,也不能不“挺”身而起。
  我也知道弟弟的用意:他在用心守望、祈盼、等待。不善言谈的弟弟,他的心思总是很缜密。他总是在默然中,用行动给兄长那颗漂泊的心以最直接的安慰。等待有天我回归故里。
  地又动了——地动时,弟弟正和老家的一帮同宗兄弟、异姓兄弟为我拾掇房子。屋脊被重新竖起,一排排整齐的瓦沟,又能遮风蔽雨。兄弟们都在自救、互救。而我却不在现场!我远在千里之外,却不能为弟弟,为家乡的兄弟姐妹帮忙出力,心中羞愧……
  这对对红,同根、并蒂……它俩多像一对好兄弟。即使是天塌地陷,我相信它俩仍是一对好兄弟。
  帮我拾掇房子的弟兄们,我内心真的好感激。即使是天塌地陷,我们,我们都是好兄弟。我知道,在灾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兄弟!
  一对又一对的对红,盛开在红五月。
  盛开了五月如花的期冀……
  
  废墟上的脊梁
  
  收拾心情,掩埋伤悲。让苦难归零,让一切从头再来。盘点栋梁,像清除创口一样,在那断裂的伤口之处重刻新卯,锯出新的楔口。
  在废墟之上,在重新构图的地基之上,让十二根柱子重新站立:让三排平行的横梁牵引檩条。一座房屋的骨架,就竖起了家同的希望。套上一尺高、一尺多宽、一丈长的墙板,上好黄土,用球形铁础夯实。一板接一板,一圈叠一圈,家的雏形随着四四方方黄土墙壁升高。
  墙壁在升高。喜悦在增高。
  一座房,三间屋子。在挥汗如雨的臂膀,在太阳高高的额头,被生命重新构建,被希望重新支撑,被互助与关爱重新诠释。
  梦想在复苏,屋子在增多,家园在重生——在山峁上,在坡中央,在水边上……在灵秀的山山水水间与绿色的田畴间……在灾后的陇南苦难深重的大地上,重写“人”字脊梁!
  椽,被锯切割,被凿打孔。
  椽,架上高高的房梁,被竹子连纵。
  三间屋子,需要七十二根长椽,结顶。
  泥巴已经踩好,青色的瓦片也待在一旁,等待竹笆编好。然后挂线,砌脊。
  那屋顶上高耸的房脊,形同生命智慧的头颅:脊板上庄重、古朴的祥云、万福图案,承载着安居乐业、幸福如意与生命的通泰安康。
  乡村没有建筑师。乡村不需要建筑师。乡村许多的人都是能工巧匠。他们不懂建筑美学,他们只知道用心灵建造一座结结实实的新房。
  他们懂得,只有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生活的富足与火红的人寿年丰景象。他们懂得事物的善,他们固执地坚守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他们是一些敢爱敢恨的汉子,是乡土之上真正的脊梁!他们,托起了家园的梦想与辉光。
  青色的瓦片,就在“人”字两边。青色的瓦片,是就地取材,用黄泥做成瓦筒,晾晒后一分为四,然后装窑用火烧成的瓦当。
  外凸内凹,四四方方的瓦片,被排列、组合;被镶嵌、对接。顺屋脊至屋檐,一溜仰张,一溜俯扣;一阳一阴,阴阳相交。
  青青的瓦当,这古朴的物事,累代累世追随生命的延展,追随乡村的历史,以不变的姿态:守望家园梦想,成就家园梦想。
  在废墟之上,一座座“人”字型的新房竖起了脊梁。竖起了乡村脊梁。在废墟之上,一个个乡村竖起了“人”字型脊梁,竖起了家园的脊梁。
  一些敢爱敢恨的汉子,这些乡土之上的脊梁!在灾后的陇南苦难深重的大地上,重写“人”字的脊梁!
  梦想在复苏,屋子在增多,家园在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