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呼唤一种散文诗
作者:耿林莽
蒋伟文将他的视线,将他的笔墨移向劳动力市场、建筑工地,和工厂的流水线,他写灌煤气的人、打工妹、遭遇工伤的不幸者。“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底层生活,难道不是作家、诗人所应有的责任吗?”他问得好。诗人雷平阳在这个问题上的体会,讲得更为深刻。他说:“社会关怀,是作家永生永世的负载。”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甚至只关心“下半身”,而把观察社会的眼睛,思想人生头脑的“上半身”统统放弃。谢冕先生曾经慨叹,当代的一些诗人“太自私了”。为世界喊“疼”的诗人太少太少。蒋伟文的可贵之处,我以为,首先在此。
但是,仅仅有热情还不够。这一类型散文诗之所以稀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较为陌生、复杂的生活题材,以美文性的散文诗来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上,或者说,在繁重的叙事任务与她们的诗化提升、美学体现上,存在着相当的矛盾,或者说,技术上的难度。写风花雪月,驾轻就熟,似乎费不了多少周折便可以顺手而成,写底层平民的生活,写他们的烦恼和遭遇,一大堆“干巴巴”的素材如何消化,如何提炼,怎样结构,便不是轻易就能处理好的。便需艰苦的探索、大胆的创造,当然也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泛的借鉴。文学写作本来就是很艰苦的,惟有“偏向虎山行”的意志,和耐心细微的艺术实践,才能逐步取得经验,丰富自己的表现才能。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打破狭隘抒情的旧框框,营造以叙事抒情、以抒情手段叙事的技巧,善于从平常的、复杂的生活素材描述生动的细节,充分运用意象化、诗意化以及剪接、拼贴、变形、通感、意识流诸多现代表现技巧,将原始的生活素材,化为灵动、简洁、生动感人的散文诗精品,而不是“报告体”或者散文化的“硬”性部件。其实,我们的前辈,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先例,如里尔克的《军旗手的爱与死之歌》、屠格涅夫的《门槛》、佩斯的《远征》、鲁迅的《过客》等等,都有许多处理复杂情节的创造,足资借鉴、学习的。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既有鲜活的、丰富的、深刻体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又有浓郁诗意、充满美文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凝炼精湛之作,才算得上吧。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努力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