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赏析

作者:许 淇




  雷蒙·格诺是法国超现实主义发起人之一,后与布勒东分道扬镳,组织一个叫做“OUUPO”(意为“潜在文学的创作实验工场”)的文学团体。企图把教学的各种组合“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见《世界文学》2001年第5期)参加者中竟有几位数学家。以后,格诺担任龚古尔文学奖评委,还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他是个多面手,创作的题材、体裁众多,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随笔小品、电影、歌词、评论……几乎涉及文学的所有领域,因而著述丰富,死后出版的全集,收入法兰西经典的“七星文库”。
  格诺的诗歌具散文化倾向,抹去诗与散文的边界,可称得是散文诗。他的《文体练习》就是一种练习,将散文诗、小说叙事、戏剧对白;文白雅俗、先锋实验糅杂在一起,内容反复叙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能算作故事的小故事。探索文体的各种可能性。这里选取的《历史样板》主旨比较明朗,其中不乏诗意的段落。凡深邃的思想都具诗的内核,且语言简洁形象,可作散文诗来读。
  值得注意的是,晚近西方的哲学渐向东方靠拢,中国的“老庄”对西方影响很大。作者在开头说:这是一篇没有完成的作品,可以把它看做一份私人日记。作者探讨所谓历史学是人类不幸的科学。不幸是“语言的起源”。因为不幸,所以要倾诉,于是缔造了语言。自然界的语言,并不是和谐,而是使人类不幸的摧毁性语言。黄金时代是有的,恰如庄周的《马蹄》和《肤箧》中所说的“天放““至德之世”“赫胥氏之时”,大家都顺应自然,“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格诺从中国庄子文章中读到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