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林语堂与赛珍珠为何结怨

作者:雷小明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从美国来华的传教士;林语堂的父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教士。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达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时代起到美国生活,也呆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林语堂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中国及中国文化,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最后叶落归根。赛珍珠1975年逝世,享年83岁;而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81岁。二人似乎有许多相似性,从中可看出他们之间某些堪称奇异的关联。
  
  首度合作
  
  赛珍珠虽然着力于写中国,但她毕竟是美国人。后来,她经营了一家出版社,想找一位英文好又真正懂得中国文化,而且文笔精确、流畅和优美的作者,写一部有关中国的书。为此她曾费尽周折,却一直未能如愿。后来,林语堂创办《论语》等刊物,在大上海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幽默小品文在文坛影响很大,于是赛珍珠将林语堂确定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合作人选。经过联系,二人约定在林语堂家里见面。
  1933年某一个晚上,赛珍珠被林语堂邀请到家里吃饭,当赛珍珠谈起不满于中国题材的外国作家作品时,林语堂兴奋地说:“我倒很想写一本中国的书,说一说我对我国的实感。”当得知林语堂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相近,赛珍珠喜出望外。后来,一直追求赛珍珠的庄台公司老板华尔希闻知此事,也鼓励林语堂写出这本书。于是,一个计划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从1934年起,林语堂用了10个月时间写出此书,题目是《吾国与吾民》,书于1935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在4个月时间里印行了7版之多。
  
  “蜜月期”
  
  由于《吾国与吾民》开了一个好头,赛珍珠邀请林语堂到美国写作,可以直接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权衡利弊后,林语堂决定举家赴美,当时他想,即使在那里先呆上两年看看也好。到了美国后,林语堂一家先是住在赛珍珠宾州的家里,后又迁居到纽约。由于美国读者特别喜爱《吾国与吾民》中“生活的艺术”那一章,所以赛珍珠建议林语堂着重扩展这一章。林语堂欣然接受这一建议,在半年时间里两易其稿,写出了《生活的艺术》一书。此书于1937年出版后影响更大,被美国“每月读书会”选为12月的特别推荐书。林语堂与赛珍珠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林语堂的书先由赛氏夫妻开的出版公司出版,而且两家经常在一起聚会聚餐,甚至两家的孩子也常在一起玩耍,看上去仿佛成了一家人。这是林语堂与赛珍珠友谊的“蜜月期”。
  
  义断情绝
  
  林语堂曾全力以赴研究中文打字机,结果将自己的全部积蓄40多万美元都花在上面,最后不得不向朋友借钱。此时,林语堂当然首先想到多年合作的老朋友赛珍珠。赛珍珠很富裕,但没想到的是她让林语堂吃了闭门羹,不借钱给他。这大大刺痛了林语堂的自尊心。
  直接导致林、赛关系破裂的是,林语堂后来得知,在与赛氏夫妇多年的合作中,他在经济上是吃了大亏的。本来在美国,一般出版社拿10%的版税,而赛珍珠夫妇的出版社,却从林语堂的书上拿50%的版税,而且版权还不属于林语堂,属于公司所有。林语堂觉得自己亏大了,因此委托律师向赛珍珠要回所有著作版权,并且态度坚决,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接到这个消息时,赛珍珠感到突然和吃惊,她打电话给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追问她爸爸是不是疯了?后来,林语堂要到南洋大学任校长,为此他打电报跟赛珍珠告别,结果却没有收到回复,感到非常恼火,他痛心地说:“我看穿了一个美国人。”
  从那以后,两个有着近20年合作关系和深厚友谊的作家就这样义断情绝了,就像一条河流在某一处分开后,再也没有汇合。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