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1998:世纪大洪水演绎生命奇迹

作者:潘 山 冯龙飞




  
  所有关心抗洪救灾的中国人,也许还记得1998年特大洪灾中那个抱着树枝在洪水中坚持了近9个小时最终获救的小女孩江珊。10年过去了,这个在洪水中失去母亲和家园的农村小姑娘的命运如何呢?
  
  惊涛骇浪中的六龄女童
  
  1998年8月1日20时30分左右,湖北嘉鱼电视台中断正常的电视节目,播音员告急:“牌洲大堤魏家码头出现溃口,大家迅速就近就高转移!”不多时,电停了。全被洪水淹没的垸内,黑茫茫的一片。
  江珊的奶奶一行人刚走过一段田埂,就听到堤上大呼小叫的声音和江水滚滚的轰隆声。奶奶见情况不好,就一手拉着江珊,一手牵着她的二姐江黎跑起来。江珊的妈妈和大姐一起跑,两个弟弟也紧跟其后。不大一会儿,江水就冲上来了,水漫到了江珊的腰身,强大水流把她的妈妈、大姐和弟弟卷走了。奶奶只是因为抓住一棵小树,祖孙仨才没有被浪头席卷而去。心爱的亲人不知去向,江珊不免哭出声来。
  洪水越涨越高,看来小树不能再长久保护自己了,她们便想趟着水走,可60多岁的奶奶怎么也走不动了。不想拖累孙辈,奶奶对她们喊:“快跑,孩子,莫管我……”这时,有个战士闻声游过来,将她们分别带到两棵小白杨树上,并嘱咐她们抱紧树,接着又去救其他的受灾民群众。
  奶奶与江珊一块抱住的同一棵树不大,一个巨浪打来,小树被折断。水,此时已漫到奶奶的颈部,幸亏江珊会踩水,奶奶边摸着走,边拖着踩水的孙女寻找可以高攀的树。好不容易,总算找到了一棵可停靠的树。洪水把奶奶的身体冲撞得晃来晃去,奶奶踮着脚尖,把江珊向树上顶了顶,说:“孩子,你往上爬一点。快!快爬树,莫睡觉,等红五星的叔叔来……”又一个浪头使劲打来,江珊就再也不见奶奶了。她不由得大哭起来,边哭边喊。可她再也唤不回奶奶了。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得见洪水的咆哮。水流越来越急,被江珊抱着的小树冲得左右摇晃,吱吱作响。她感到害怕,平时她爬很高的树、抓红眼睛的蛇、夜晚走坟地都没这样害怕过。黑暗中,她“哇”地一声又哭了起来。
  随后,水又涨高了,到齐颈了,江珊又向上爬了爬。好几回小树干从手中滑脱,她在浪流中直呛得连喝了几口水……几经挣扎,她终于找到了一棵稍大的小杨树,一把一把地往上爬,用双脚踩在上面,总算可以歇歇气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江珊感到肚子饿了,便摘了两片树叶含在口里,味好涩好涩,她只好吐了出来。很累、很困了,上下眼皮不停地打架,但她一直不敢睡。就这样,江珊始终趴在树上,水涨多高,她就往上爬多高。
  第二天凌晨5时许,武警湖北消防总队的施救人员在冲锋舟上透过蒙蒙天色,无意间隐约发现一棵树上好像栖着什么。驶近一看,只见是个小孩趴在上面,孩子三分之二的身体浸泡在水中,裤子被洪水卷走了,双眼微睁,奄奄一息。
  这个被营救时已经四肢僵硬、伤口还渗着鲜血的小孩,就是在惊涛骇浪中浸泡了近9个小时的江珊。10多分钟后,江珊才哭出声来,一想起自己已失去了奶奶、妈妈、大姐与两个弟弟这5个亲人,便哭得更伤心了。
  
  “野”孩子一家劫后重逢
  
  这个被搭救的六龄女童江珊,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我们万众一心”义演晚会上露脸后,亿万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江珊的父母一心想生个儿子,所以她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被父母看得“金贵”。她经常一个人到处“野”,一野就是一天。两岁时,就开始在荷塘里玩水,会打鼓球(俗称狗刨式游泳)、仰泳、踩水; 她爱爬树,门前一棵槐树的树干被她爬得滑溜滑溜的,以致有时躲在树上让奶奶找不着自己。一到夏天,她便光着脚丫,到处捉鱼、掏鸟蛋、抓蝴蝶,脸上晒得黧黑,肩头皮肤烤得露出了粉嫩嫩的细肉。一年四季,她的脚没少割伤,身上没少划伤,手没少搓伤,但她不怕,很少像别的孩子哇哇叫痛。爸爸江其新看她这样爱玩爱动,毛手毛脚,像个男孩子,又因为她是猴年出生的,就给她取了个小名叫“猴子”。由于江珊的脑瓜子很灵活,村里的大人也叫她“小精怪”。
  在洪水中获救后,江珊被送往武汉市江夏区范湖福利院暂时收养。期间,她意外地遇到了二姐江黎。爷爷江哲明闻讯后,被送到福利院与两个孙女住在一起。在武汉市打工的爸爸江其新得知消息,立即赶到福利院。劫后重逢,悲喜交集,四人相拥而泣。
  
  小江珊之现在时
  
  1998年,江珊经全国各大媒体宣传,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及赈灾晚会出现后,这个六小龄童成为了当年抗洪抢险大决战中最牵动人心的小灾民。全国各地的不少小朋友给她写信,称赞她的敏捷、顽强,并给她寄了不少文具用品及部分钱……
  全国10多所学校也纷纷与嘉鱼县民政局联系,愿意免费助学江珊姐妹俩,并供养成人。最后,该县民政局选择了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这年8月31日,备受人们关注的江珊和她的姐姐江黎,在嘉鱼县民政局领导与从洪水中救起江珊的武警官兵的护送下,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在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上完小学后,江珊在北京密云县水库中学上过半年初中。由于在北京上学,以后高考还得回原籍考试。江珊和姐姐在北京学习生活了8年之后,又转回湖北嘉鱼上中学。
  江珊现在就读的是嘉鱼县博才学校,班主任还清晰地记得她来报到的情景:“高挑个子,样子挺白净,人也热情开朗,进门来一口京腔‘老师好’,感觉很有礼貌。稍稍一交谈,你就会感到她的独立与懂事。”江珊说:“我是一名农家孩子,是一名苦命又幸运的孩子。1998年的洪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但我知道,命运只能靠自己来改变。我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能走出牌洲,走出嘉鱼,到北京上大学,我期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摘自《中华儿女》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