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长征路上的女人们

作者:刘丽丽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32位女性。她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摸爬滚打、风餐露宿。她们有男儿一样钢铁般的意志,也有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贺子珍赤水河的呜咽
  
  1935年,连日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毛泽东,率部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他也许还不知道,在二渡赤水前后,他生活当中的又一个果实也瓜熟蒂落了。
  2月15日,朱德在四川省古蔺县的白沙镇,下达了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的命令。恰在此时,躺在担架上的贺子珍感到腹部一阵紧似一阵地剧痛。不好,这是分娩前的征兆,已经有过三次生孩子经验的贺子珍,很清楚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于是,她把毛泽民的妻子钱希钧叫到身旁,让她帮助做些准备工作。
  孩子眼看着就要生了,得赶紧找个可以遮挡的地方。正在这时,在前面不远处正好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茅草屋,于是,大家分头忙乎起来,请随队医生、准备东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等在外面的人们终于听到了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长征路上的又一个女婴诞生了。
  孩子生出来后,女人们找来茅屋主人用的瓦盆,用清水洗净了婴儿身上的血污,然后又用白布将孩子包好。贺子珍仅仅看了孩子一眼,她很想知道自己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但由于当时情况很危急,没有人顾得上回答她的问话,也许大家根本就没听见她微弱的声音。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指导员李坚真已经带着队伍走远了,据当时留下陪护贺子珍的侯政回忆,当时在场的还有毛泽东的挑夫丁良祥。孩子包好后,就放在了火炉旁边。在孩子的包裹里,有董必武写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红军要出发打王家烈,这个刚生下来的孩子寄养在这里。包裹里面还有三十块大洋和吃饭用的大粗碗那样大小的两碗烟土。
  邓颖超则回忆说,贺子珍生的确实是个女孩,她还曾给这个女婴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双凤”。邓大姐说是为了以后便于寻找。
  “寻找”,谈何容易。已经有过此种别离经历的贺子珍太清楚这一点了。在这条路上行进的人,有谁能预料到红军最后胜利的日子?自己能否活着走出去还是未知。贺子珍几次生育几次别离,不仅伤害了她原本就很瘦弱的身体,更在她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成了她以后生活和工作上最大的负担,这种阴影一直跟随她的左右,成为永远的心痛。
  
  邓颖超咬牙走出茫茫草地
  
  1935年8月下旬,部队开始进入大草地。时值夏季,草丛中开满了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鲜花,仿佛一块偌大的绿色地毯,但是此时此刻,这片大水草地对于女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这一天,队伍已进入到草地深处。邓颖超骑着马,紧紧跟在周恩来的担架后面。不知什么时候,周恩来的担架与骑马的邓颖超之间拉开了距离。邓颖超很想赶快跟上他们,可正在这时,她的马突然受惊,四蹄踏入泥潭之中。马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眼看着泥水漫过了马的四条腿,自己的双脚也慢慢地浸在了泥水里。她放开喉咙喊了起来。但由于天正下着大雨,她的喊声被雨声吞没。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这位红军总政委的夫人尽管因重病在身,曾做好了一切不测的准备,但她也不愿意就这样,在这人迹罕至的大草地把自己葬送。泥水已经浸过了她的双腿,并且还在不停地下陷,越陷越深,如果陷到胸部就会有生命危险。邓颖超再也不敢挣扎了,而是屏住呼吸,一动也不动。
  后面路过的同志发现邓颖超的时候,泥水已经浸到了她的腋下。当把她从泥水中拉出来时,她的衣服全部湿透了,分不清汗水、泪水、泥水和雨水。
  接下来的几天,她整天发烧,粒米不进,精力衰竭到连马都不能骑。出了草地,到班佑的时候,邓颖超看到了房子。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了,她想。但等她慢慢地挨到墙脚,她却没有了上楼进屋的力气,直到又在地上躺了两个多小时,才缓过劲来。当蔡畅带着姐妹们来看邓颖超时,她那没有人形没有血色的样子,吓坏了大家,还担心她会被留在这荒凉的地方。
  
  刘英对洋顾问毫不客气
  
  一段时间里,在遵义会议上被撤掉了指挥权的洋顾问李德,仍是中央队的一员。当时中央红军对广大干部战士们严格规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既是部队的行动准则,又是群众政策的一种方针。每到一处宿营,都有巡视员检查部队纪律,对违反纪律者一律查纠。中央队的纪律检查是由刘英负责的。
  这天,部队驻扎下来以后,刘英来到了李德的住处检查。这位自红军从瑞金出发就一直跟随长征的唯一的外国人,此时虽然没有了当初至高无上的指挥权,但他的顾问身份没有变,优越的生活条件依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行军中,他所骑的马,可以说是中央队最好的高头大马,一路上,他的牛奶、咖啡、香烟不断。不仅是刘英,有许多人对李德的这种特殊待遇心存不满,只是碍于面子,没有人直接点破而已。
  但这一次,不识相的李德却撞到了有点倔脾气的刘英头上。刚刚走到李德住的大院门口,远远地,刘英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
  刘英二话没说,推开门就走了进去。此刻,映入刘英眼帘的却是一地狼藉的鸡骨头。酒气熏天的李德正坐在桌边大喝大嚼。刘英有过留苏经历,她的俄语还是能够应付一番的。这位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多多少少也懂得一些俄语。于是,刘英用俄语与他交涉起来。
  不知道是因为怨气积攒得太久,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对象,还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中国女红军,竟然敢指责一个共产国际派来的日耳曼大顾问。总之,李德当时在刘英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面前失了风度,面对刘英严厉的责备,他大光其火,突然间,他拔出手枪,朝天“叭叭”就是两枪。这两枪,是刘英所没有预料到的,一时间,刘英愣住了。但她并没有被吓倒,她用那双喷火的眼睛与李德猩红的眼睛对视了一下,刘英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狂妄,一转身跑了出去。到了中央队住处,刘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王稼祥。很快,王稼祥和刘英又一起返回大院,一看李德还在胡吃海喝,王稼祥也很生气,用流利的俄语将李德训斥了一番。在王稼祥面前,李德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刚刚对付刘英的那股蛮横劲儿,一扫而光,蔫头耷脑地听完王稼祥的训斥,一句话也没有申辩。
  当时的李德,虽不再执掌军权,但他毕竟还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工农红军的顾问,刘英敢于指责这样一个大人物,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识的。
  (蒋惕各摘自《新闻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