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听泥土说话

作者:查一路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画着,又觉得比画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甚至想到了生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儿子看着泥土一夜没睡,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带上那把泥土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
  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从城里回来,白眼望天,意气洋洋。
  母亲从菜园回来,显然较之十年前已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你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要把锄头扔了。母亲比比画画,感觉到比画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这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内蕴。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去,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发迹之后,我就扔掉了那把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送给了我这把土。”眼前,朋友认真地跟我说:“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杨天天摘自《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