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范.巴斯滕:风中扬起的橙衣

作者:李 孜




  
  十年前,他最后一次穿越米兰圣西罗球场,八万五千名现场球迷起立,无数球迷掩面而泣,目送他挥别绿茵场。在他离开俱乐部时,一位工作人员的孩子拉着他,哭得很伤心:“马尔科,你别走,我会想你的!”
  十年了,他的名字成为传奇的代名词。因为他的精湛技术、因为他艺术家般的优雅姿态,他不可复制地存在着,不断被人想起。
  十年之后,他已年过四十。他就是当年三剑客中最英俊的那一个,现在是荷兰国家队主教练范·巴斯滕。
  范·巴斯滕在绿茵场上留给无数球迷的最后记忆,是十几年前架着双拐在米兰训练的情景。当时巴斯滕手拄双拐,还用一只脚颠着球,这个画面让无数球迷唏嘘不已。
  此时他刚做完第三次脚踝手术。作为技术型前锋,巴斯滕是一等的高手,他仿佛天生就注定是后卫们的噩梦,对手只有通过铲球、拉扯来阻止巴斯滕靠近球门。
  那时,荷兰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传奇人物克鲁伊夫已经代表巴塞罗那进行了告别赛,面对既成的偶像真空,巴斯滕被认为将扛起荷兰足球的旗帜。那年,他才十六岁。
  第一次走上荷甲赛场,他作为克鲁伊夫的替补,一得到上场机会就很快进球;21岁时,他第一次成为荷甲最佳射手,并开始霸占这一位置长达四年之久;22岁时,他在26场比赛中打进37个球,以惊人的进球率荣膺欧洲最佳射手。在阿贾克斯的六个赛季,他出场143次,进球128个,帮助阿贾克斯获得四个联赛冠军、三座荷兰杯以及一座欧洲优胜者杯。
  随后,他加盟意大利AC米兰,开始登上欧洲舞台的中心。在那里,他与同胞古力特和里杰卡尔德一起,并称“荷兰三剑客”,为AC米兰三夺联赛冠军,两次捧得冠军杯冠军——那是米兰王朝的黄金时代。
  数不胜数的个人荣誉将他永久载入足球史册,完美的踢球风格为他赢来亿万球迷。他技术全面,姿态优雅,像精灵,凝聚了荷兰足球骄傲而高贵的贵族气质。他是天生射手,在门前,他鱼跃冲顶,脚后跟轻挑,当然,还包括1988年欧洲杯决赛上那个石破天惊的零度角射门。
  欧洲杯让他在国际舞台上彻底绽放。1992年欧洲杯半决赛,当荷兰与丹麦打成2:2时,惊心动魄的点球大战就此拉开,十二码成了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巴斯滕第二个出场,另一个传奇人物舒梅切尔扑出了巴斯滕的点球。这是丹麦人在欧洲杯上创造的童话,这个童话里有欢笑和惊喜,没有人在意巴斯滕的这一次失利,巴斯滕或许也没想到,自己永远没有机会弥补这个天大的遗憾。
  这是巴斯滕最后一次身穿橙色球衣站在球场上。这年,巴斯滕才28岁,随后他回到意甲赛场继续飞翔。12月意甲的一场比赛中,他遭到对手的粗暴铲球,整个身体平行飞起半人多高,本已脆弱的右脚脚踝严重撕裂,随之断裂的是巴斯滕的职业生涯。
  八个月漫长的等待之后,他再次回到赛场,却在不久之后再遭重创。冷血的对手没有怜悯这个天才,1993年的冠军杯决赛,法国马赛队后卫的一个背后铲球再次使巴斯滕倒下。
  身体复原遥遥无期。正处当年的巴斯滕开始缺席一场场重要的比赛,也彻底无缘1994年世界杯。“我想哭,却哭不出来。”巴斯滕伤心欲绝。漫长的等待使他感到绝望,终于,他做出了一个令无数人感到痛心的决定。
  “很简单的一句话,我决定退役。”时间是1995年8月17日,从电视里听到这句话是在炎炎夏日的傍晚,那时空气凝固,蝉在树上叫。
  巴斯滕的退役,使得足球世界失去了自己的达芬奇。
  现在,巴斯滕回来了。
  刚宣布退役时,许多人劝他复出,巴斯滕不为所动。他敏感地躲在离足球很远的地方,打高尔夫、网球。他狠心地告别绿茵场,同时狠心地消失在球迷的视线中。他说,“也许我是个不错的球员,但是在离开这一切之后,什么都要从头做起。我觉得离开球场的巴斯滕什么都不是,既然如此,何必再出现?”他的笑容温柔而脆弱,让人忍不住落泪。
  同许多退役球星相比,巴斯滕低调得令人吃惊,但事实上,他并不曾远离我们。
  我们总忘不了这样一些人。这些人承载过我们美好的梦想,这些人渲染了我们记忆的底色,这些人参与了我们的价值观形成,并构成我们的判断标准。十多年过去,我们对于一个顶尖射手的最高评价,就是“巴斯滕第二”。
  所以又见巴斯滕,就像和一位老朋友突然重逢。十年,年华老去,年逾不惑的巴斯滕也已经释然。
  从风华绝代的射手,到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这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恐怕只有巴斯滕自己清楚。令无数球迷高兴的是,当我们以为巴斯滕会永远离开我们的时候,巴斯滕在他的四十岁,勇敢地挑起重担,带着他的光荣和梦想,站在教练席上,优雅从容,一如当年。
  (曹 晶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