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间故事书

  在十六世纪德国文学中虽然没有产生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但这却是一个民间文学的繁荣时代,出现了众多的民间故事书。这是与市民阶级对文化和娱乐的要求密切相关的。希腊传说、法国的叙事诗、意大利的故事以及德国中世纪的叙事诗和笑话集为德国的民间故事的发展和繁荣起了有益的作用。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它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这些故事书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读物,他们不仅从中得到了娱乐消遣,同时也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恩格斯在谈及民间故事书时,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培养他们的道德感情,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们的勇气,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①

  在十五世纪已相继有一些民间故事书出现了,但十六世纪却是民间故事的繁荣时代。从这个世纪初起相继出版了一些深受民众喜爱并产生影响的民间故事书,其中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是《梯尔·欧仑斯皮格尔》、《席尔德市民》、 《浮士德》等。《欧仑斯皮格尔》的最早版本出现在1515年,全书共有九十五个故事。它把流传在民间的许多故事都附会在一个历中上实有其人的年青农夫欧仑斯皮格尔身上。他到处流浪,到处恶作剧,对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都加以捉弄调侃,教皇、国王、牧师、学者、商人、市民、农民无不在他的面前出乖露丑。他是人民的智慧化身,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愤懑,曲折地反映出了人民对变革的要求。另一部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席尔德市民》(1598)的第一版原题为《腊莱故事书》(1597)是一部内容生动、语言幽默的作品。它与《欧仑斯皮格尔》不同,描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故事中的席尔德市民自作聪明地干了许多蠢事,诸如建造没有窗户的房屋捕捉阳光、播种食盐等。这些令人解颐的故事一方面满足了市民阶级的娱乐要求,同时也是市民阶级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的心理写照。

  恩格斯对这部《席尔德市民》有很高的评价。他写道:“这种机智、这种构思以及写出的自然天成,这种善意的幽默到处伴有尖刻的讽刺使它不过于凶狠,这种异想天开的滑稽情况,这真能使我们文学里的一大部分感到惭愧。”①

  如果说《欧仑斯皮格尔》、《席尔德市民》的内容偏重于戏谑,那么关于浮士德的民间故事书则有了一个严肃的、某种程度上反映时代精神的主题。

  浮士德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从流传下来的材料可以知道,他以魔术师、预言家、炼金术士、星相学家的身份在各地漫游,1540或1541年,据说死于一次炼金术实验。后来围绕这个人物产生了许多故事和传说,也把诸如与魔鬼订约的传闻附会到他的身上。到 1570年有人开始记载他的故事,1575年出版了用拉丁文写的浮士德故事。到1587年在法兰克福出版了最完整的版本 《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全书共69章。

  故事中的浮士德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学神学,学识渊博。他走火入魔,①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版。① 转引自《德国文学简史》上卷第48 页,冯至等编著。与魔鬼订约,魔鬼为他服务二十四年,他则必须放弃基督教信仰,把自己出卖给魔鬼。于是他借魔鬼之力,周游世界,通悉万有,享受到人们享受不到的一切,甚至从远古希腊招来美女海伦,与她一起生活。期满后他暴尸户外,灵魂为魔鬼所有。

  浮士德的故事本来在民间流传,但是这个故事书的加工和修订者看来是一个路德派教徒。在书的告基督教读者的前言中,作者写道:“毫无疑问……魔术和黑色艺术对上帝和世界说来是最大最严重的罪愆。”作者把浮士德看成是一个异教徒,并以他的悲惨结局向一切怀有异端思想的人提出警告。然而浮士德故事本身表现出的反宗教的叛逆思想却远非这本故事书的编订者所能掩盖得了的。浮士德对宇宙和人生的富有冒险精神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肯定,使他成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部民间故事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快被译成英法荷等多种文字。随之,英国的剧作家马洛在 1589年写出了《浮士德博士悲剧的故事》,德国的一些作家也相继以这个题材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而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是歌德所写的诗剧《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