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
  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
  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艺术的理念与哲学中的概念不同(美与真不同),理念不等于概念,艺术美与哲学逻辑中的真都可视作理念,真作为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存在,不呈现于意识;美作为理念,要有指定的存在形式,要在外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直接呈现于意识。哲学的真可以作为抽象概念存在,艺术美则不能,只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单凭概念去进行艺术创造。理念不等于客观实在。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接近概念所体现的本质,“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中捡回来的现实”。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感性显现”同感性事物相联系。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乳交融的一致。
  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作品一方面作为感性形象,可以见闻感知的;一方面作为理性内容,要诉之于心灵。二者是统一的。
  “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显现出来,并不是为着他们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形状、模样;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这样,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显现出来。”
  艺术是个别与普遍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作品所提供的观照(思考)的内容,不应只以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必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一件艺术作品,我们能接触到、见到的是它直接显现给我们的样子,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前者是形式、外在因素。它之所以对我们有价值,不是它直接显现的形态,而是指引我们进入内在的意蕴。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涵着理性的辩证的艺术思维,强调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西方文论史上对艺术本质、美的本质探讨的总结。它克服了经验派只重个别感性事物而忽视理性、理性派只注意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事物的弱点,强调二者的统一,在美的本质的探讨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在统一中,黑格尔注重的仍是理念的作用,理念是美的基础。“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在美的本质的认识上,黑格尔颠倒了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犯了首足颠倒的错误。
  2、自然美与艺术美
  (1)自然美:
  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纯感性物质的、自在的,无美可言,谈不上精神理念。出现了人,生命才有美可言。自然美是因人而美,只有在自然形象附合某种概念(精神),体现出精神的灌注与精神相统一时才显出美。
  “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了它本身,也不是由于它本身为了要显现美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
  自然美的几种情况都是为人而美的。如自然物的外在和谐具有愉悦动人的效果,体现一种内在情感或精神意蕴而显得美。自然景象感发、契合某种心情、与人的情绪相对应、契合。自然物显出某种精神的特点。
  (2)艺术美:
  艺术美是内在精神心灵的自由体现在外在事物中。艺术是主体心灵的外观体现。它主要把生气、精神灌注于生命形象,要对外在事物进行“清洗”,抛却偶然不符合心灵要求的东西,把本质特征显示出来。艺术家在“想象”中把意蕴与形式、情感熔于一炉。因此,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表现更高的理想、更严肃的目的,是有目的的精神劳动。艺术美是人的实践与创造,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只有在人把他心灵的定性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的时候,自然事物才达到了一种博大的完整性。因此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使那环境可以使他得到满足。
  艺术正是按照人的心灵需要来人化自然,人化环境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在外在世界留下人心灵的烙印,复现人自身的人性化世界。美的创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实践方式。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上,黑格尔强调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现的美,心灵及其产品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就比自然要高多少。”
  (3)艺术美的实现:
  艺术美作为理想,不能体现为普遍概念,而是要转化为有定性的存在,这就涉及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情节、矛盾冲突。
  ①理想性格:
  理想性格是包含、体现内在精神的人物性格,是普遍精神灌注的生命个体。黑格尔认为理想性格应该有三种品性:
  丰富性(整体性)。性格的多方面性。它是丰富的、多样的,不是单一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性格寓言式的抽象品。”
  “人不只具有一个神来形成他的情致;人的心胸是广大的,一个真正的人就同时具有许多神,许多神各代表一种力量,而人却把这些力量全包罗在他的心里,全体奥林匹斯神都要聚集在他的胸里。”
  明确性(特殊性)。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否则,性格就无重点,无确定性。
  “要显出更大的明确性,就需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来引起某种确定的目的、决定和动作。但如果把这界限定得过分死板,以至使人物仅仅成为某种情致的完全抽象的形式,那么一切生气和主体性也就会完全消失了,而这种艺术表现也就会因此枯燥乏味。......所以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但尽管有这个定性,性格仍必须保持生动性和完满性,使个别人物有余地可以向多方面流露他的性格。......”
  坚定性。人物始终一贯忠实于自己的特点、忠实于自己的“情致”,具有独立自主性。它有自己的性格发展逻辑,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在性格发展的每个阶段,虽然有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但人物始终保持自己的统一性和内在发展的必然性。
  理想性格需具有以上三个特征,艺术表现出这样的性格,才真正实现了艺术的理想,创造出艺术的美。理想的性格的“主要原则就是要有一个丰富充实的心胸,而这心胸中要有一种本身得到定性的有关本质的情致,完全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里。艺术不仅要把这情致本身,而且要把这种渗透过程都表现出来。”
  ②理想环境:
  黑格尔论环境时,涉及这样几个概念:一般世界状况、情境、情致。
  一般世界状况指一般背景,时代背景或社会背景,精神文化生活。如法律、道德伦理、宗教、习俗等信条、理想。它们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又称普遍力量。一般世界状况包括自然、现实的物质关系、精神关系的总和。人与这个总和发生联系,并在其中活动着,这个总和也是性格形成、展开的基础、背景条件。
  情境是指一般世界状况的具体化,引起人物动作、展示性格的“机缘”,人物性格产生活动的具体背景。是一般世界状况具体化、特殊化,更特殊具体的前提,环境的个性化表现,导致冲突,引起动作。
  情致是普遍力量或一般世界状况在人的个性中的体现。一般世界状况内化为人的主观情绪、人生态度、价值尺度、渗透在人的内心世界当中。这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即情致。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意志的。一般世界状况具体化为客观情境,同时也内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外在“情境”引起内在情致的矛盾冲突,艺术形象、艺术典型是性格与社会力量的统一。
  理想的环境:包括理想的一般世界状况和理想的情境两方面。理想的世界状况、社会时代不是原始时代,也不是现代,而是古希腊的英雄时代。这个时代人和社会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人有独立自足的个性,社会道德观念没有僵化为刻板的法律秩序,个人就是法律,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意志、选择去行事,充分自主的。英雄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协调的。劳动带来自给自足,带来创造的欢乐。因此,随处都可以见出新发明所产生的快乐,占领了新事物的新鲜感,欣赏事物的胜利感。在这些事物上面看到人的心智的结果、自身本质力量的实现。
  理想的情境是冲突的情境,普遍性转为个别具体的事物,与其它事物处于对立状态,本质上的差异、对立,导致冲突,这样的情境才具有严肃性和重要性。冲突不是动作,但却是动作的开始和原因,冲突的情境是理想的情境,最适合艺术理想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说
  黑格尔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出发,考察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程度;另一方面,考察了艺术发展的历史,论述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艺术类型。
  (1)、象征型艺术:
  这是最初的艺术。理念只能借用客观事物“隐约暗示出它自己的抽象概念,或是把普遍意义勉强纳入一个具体事物。”
  所谓象征,黑格尔解释说:“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可以暗示出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符号。”它使人意识到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那个事物所暗示的普遍意义。象征就是一种暗示,以具体事物暗示普遍意义。所以“象征在本质上是双关的,模棱两可的”,形式与内容不完全吻合的,形式和内容仅仅是一种象征关系,形式压倒内容,物质压倒(大于)精神。最典型的象征艺术是原始的东方建筑,印度、埃及、波斯的神庙、金字塔。
  (2)、古典型艺术:
  较高的艺术类型,内容与形式达到完满的契合。艺术所表现的精神内容不再是抽象的、模糊的,而是具体明确的,并且找到了适合表现自己的外在形式。不再运用本原自然或动物的自然形象。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具有内容的明确性、形式的稳定性,技巧的完善性。最典型的古典型艺术的代表是古希腊艺术。
  (3)、浪漫型艺术:
  精神内容超出物质形式,精神完全抛开外在世界,返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就是绝对的内心生活,其相应的形式就是精神的主体性(即主体对自身自由的认识),内容集中在内在精神生活上,“以精神之光照耀精神自己”。因此,浪漫型艺术具有内向性、主观性、抒情性。浪漫型艺术的代表是基督教艺术,爱情题材的骑士风尚和文艺复兴以来体现人物性格的独立性的作品。
  4、诗论与悲剧论
  (1)诗论:
  诗的本质是对世界形象的把握和认识。黑格尔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散文的、诗的、哲学的。
  散文的方式:与日常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单凭知解力的思维方式。
  诗的方式: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通过现象把握本质。诗或艺术把握的方式始终不脱开形象和感情,是寓于现象和情感的思维。
  哲学的方式:是以概念的形式显示理念的内容。把实在事物的形式变成纯概念的形式,把特殊性上升到一般观念性因素,靠观念性因素来自由活动。
  诗的任务就是要把意蕴、精神化作可以观照的感性具体形象。以艺术的形象的方式展示真理、本质。
  诗的分类:黑格尔把诗分为三类:
  史诗:以叙事为职责,叙述事件、情节,与一个民族、时代的完整世界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民族精神、历史的体现。具有反映描写现实生活的客观性。
  抒情诗:从内心生活出发,主观抒情为特点。史诗诗人把自己淹没在客观世界里,抒情诗人把自己淹没在内心情感世界里。
  戏剧体诗:是史诗和艺术的最高层次,兼容史诗的客观性和抒情诗的主观性特点。戏剧体诗就是以性格的冲突和冲突的解决为中心的。
  (2)悲剧论:
  悲剧的本质:两种片面真理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建立在冲突说的基础上,理念的冲突及解决构成悲剧的本质。冲突矛盾,是生命的本质。冲突有三种:
  物理或自然情况引起的冲突;
  由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产生的心灵的冲突(比如家庭出身、地位、种族差别、自然情欲等);由心灵、精神本身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形成的冲突。
  第三种冲突才是理想的冲突,是形成悲剧的基础,其根源在精神力量之间的差异。冲突的形成不是命运的驱使,也不是主人公性格弱点过失所致,而是普遍的具体性的伦理力量。“绝对精神”在不同发展时期化为各种普遍力量,这些普遍力量就是“绝对理念的儿子”,由于它是绝对理念的分化,所以各有其真实性,显示理性的一面。冲突的双方都代表理性的力量,都是合理的、正义的,在维护自身的合理性时,产生排它性,于是互不相让,两败俱伤。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是精神本身的冲突,每一对立方面都有合理性,都有辩护的理由,都要否定对方存在。实质是两个片面的真理、两个特殊性之间的冲突。
  悲剧冲突的结果(结局)是片面性的失败与否定,绝对精神的统一、和解。冲突的结果导致对立双方的和解,否定片面意图,恢复普遍力量的统一和平静。代表片面真理的性格受到惩罚,实现伦理关系、永恒正义的统一。由于上述原因,悲剧产生的心理效果就不只是Aristotle所说的“恐惧和怜悯”,还有调和感觉,永恒正义引起的胜利感、满足。
  (三)总结:黑格尔美学在西方文论史上的贡献及影响
  黑格尔娴熟运用了辩证法的规律,以历史观点和辩证观点考察艺术的发展、运动规律。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艺术观点,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直接来源。比如: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艺术活动中人的实践观点、典型是个性共性统一的观点、人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观点。
  黑格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整套严整而完备的辩证的艺术理论体系,从辩证的联系发展的角度来研究艺术。美学思想中实践观点的萌芽。艺术创造活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实践活动。把艺术和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