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擅长表现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独状态。
1928年3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陈卡塔镇的一个医生家中。他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前革命军上尉,思想激进,性格倔强,为人善良。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印地安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他7岁开始阅读《一千零一夜)。12岁时随父母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时,他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律系,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在他20岁时,自由党与保守党发动内战,社会动乱,他辍学不久进入新闻界,担任《观察家报》记者,并在这家报纸的副刊总编辑、哥伦比亚先锋派文学创始人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1907——1968)的引导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954年起,他担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社驻联合国记者。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因为他的长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来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同年他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他被认为是“继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天才们之后,继巴勃罗·聂鲁达之后最伟大的天才”。
早在194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小说写一个7岁的男孩因伤寒夭折,但医生一直保存着他的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他在棺材里一直长到25岁,即将经历“第二次死亡”。这时,他因肌体腐烂发臭将被掩埋,他感到莫大恐惧,觉得自己将同棺材一起变为尘土,化作树木,他因此而获得新生,但必须经历“第三次忍耐”。小说显示了作家善于将虚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技巧,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1955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和《伊萨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中篇小说《枯枝败叶》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其中《周末后的一天》获哥伦比亚文艺家协会奖。小说写马孔多的奇特现实:炎热的七月,群鸟破窗自杀,死鸟遍布全镇,寡妇雷贝卡异常烦恼;见过魔鬼的老神父伊萨贝尔通过三个平凡而奇特的现实人的生活,用“流浪的犹太人”的典故点明了人间缺少同情的主题。小说具有浓烈的魔幻现实主义气息。其中的地点、人物与后来的许多作品相关。《枯枝败叶》写马孔多这个神话王国中上校和他的子孙们孤独的生活。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写一位曾经屡建战功,内战后失势的退休上校被社会遗弃,但对政府仍抱幻想,等了15年都没有接到领取退休金的通知,老妻饿死,儿子被乱枪打死,穷困潦倒,十分凄惨。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无情。
60年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黄金时代,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62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及中篇小说《恶时辰》。前者用夸张的笔调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独裁统治。格兰德大妈20岁时就开始在马孔多实行残暴的母权制度,在位92年后去世。葬礼热闹非凡,教皇、总统都出席了。而她的九名侄儿侄女却为争夺她的遗产而拼死斗争,一切混乱不堪,只好等待明天“星期三,清道夫来把葬礼留下的污泥浊水扫荡干净,令其万劫不复”。《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1966年,他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死亡的时刻》。1967年,他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问世。1972年,他以小说的形式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纯贞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作品叙述一个14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祖母逼为娼妓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1975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家长的没落》问世。这部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1976年世界10大优秀作品之一。它用“多人称独白”的手法讲述了独裁者尼卡诺尔的一生,以此抨击拉美的独裁统治。这个在位的暴君已100多岁了,手僵化得像石头。他有数不清的情妇和5000个儿子。他怀疑一切,动辄杀人。有次遇刺,竟把守卫将军烤熟端上餐桌。他昏庸无能而又随心所欲,致使外成专权,贪官污吏横行,搞得天怒人怨。他的第一夫人和太子被60条狗吃掉后,他就乱杀无辜。他挥霍无度,横征暴敛,致使国库空虚,于是把一切专利卖给外国人。三军哗变时,他推出心腹作替罪羊,之后又全国戒严,杀戮一切不满的人,弄得陈尸遍野,瘟疫流行,吓跑了外国驻军。他们撤走时连该国的住宅、草皮都编号装箱运走,全国只剩下一片荒原。尼卡诺尔最终困死在空室中。
198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了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们心灵的毒害。青年工程师巴西亚多看中了屠夫的妹妹安赫拉,新婚之夜,新郎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于是责打并逐回娘家,自己也离开此地。两个做屠夫的哥哥迫使妹妹讲出了破坏她贞洁的男人纳赛尔。兄弟俩到处张扬要干掉纳赛尔。张扬久了,人们反而不当一回事,结果纳赛尔被屠户杀死。安赫拉被休回家后,仍爱着巴西亚多,每周给他写封信,如此十年不见回信。突然有天巴西亚多带着箱子来看安赫拉,箱子里装的是上千封没有拆开的安赫拉的信。小说采取多角度叙述的记录体手法。
1984年,他发表了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作品——电影文学剧本《绑架》,描写了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阵线领导人绑架政府要员的经过,展示了反动政权垮台后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
1985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问世。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阿里萨与达萨的恋爱为主线,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的沿海城市生活、社会变迁和时代风气,反思了人们的偏见与情感。18岁的阿里萨与14岁的达萨相爱5年。由于达萨把握不住自己的感情,嫁给了一个名声显赫的医生,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又忘不了阿里萨的真诚爱情。阿里萨因找不到一个能替代达萨在他心目中位置的女人而一直未娶。53年后,医生去世,年已76岁的阿里萨才有可能与72岁的达萨重续旧情,但又因大老而不果。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融入了父亲埃里希赛·加西亚和母亲路易莎·马尔克斯的爱情故事与生活细节。这部小说是他迄今篇幅最长的作品,发表后再次轰动世界,被评论界认为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历史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突变。
8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还发表了长篇小说《迷宫里的将军》(1988)等作品。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一问世就震惊了整个西语文坛,当年发行500万册,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世界,现已再版上百次,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百年孤独》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与妻子乌苏拉为了逃避鬼魂的干扰,带着一群不安现状的年轻人,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印地安村子,去遥远的海边寻找一片乐土。旅途中,乌苏拉生下一个孩子,起名也叫何塞·阿卡迪奥。两年后,这群历尽千辛万苦的开拓者终于在一条河边定居下来,何塞根据自己做的梦,把这块地方命名为“马孔多”。从此,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就在马孔多延续了百年的历史。
随着马孔多与外界的联系扩大,马孔多很快由原来的人烟绝迹发展成热闹的小镇。布恩蒂亚是主宰这个小镇命运的家长。马孔多百年间经历了氏族统治、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等变化。布恩蒂亚家庭七代人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老布恩蒂亚终日钻研炼金术,成了疯子,被绑在院中栗树下死去。乌苏拉为整个家族辛劳了一生,活了125岁,六代同堂,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去世。长子何塞·阿卡迪奥与用纸牌算命的女人特内拉私通,生了儿子阿卡迪奥;次子奥雷连诺也和特内拉私通,生了儿子奥雷连诺·何塞。奥雷连诺是自由党人,后来成了革命军少校,在持续20年的内战中,他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全都失败了。他和17个女人生了17个都叫奥雷连诺的儿子。自由党失败后,17个儿子全被打死,他意志消沉,遭人暗杀。阿玛兰达是乌苏拉的女儿,终生未嫁,后与侄儿乱伦。侄儿在一次看电影时被军人打死;阿玛兰达则以一天到晚织裹尸布度过余生。阿卡迪奥一度主宰马孔多,胡作非为,后被保守党人打死。他与食品店女儿圣索菲亚同居生了一女二男。女儿雷梅苔丝终年裸体,只有外出才罩上筒裙。她美貌绝伦,人称“俏姑娘”,凡是看上她的男人都会死去。她在一次收床单时随风升天而去。双胞胎何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连诺第二都和卖彩票的寡妇佩特拉私通。美国香蕉园的庄园主残酷压榨工人。阿卡迪奥第二组织工人罢工,结果被当地政府协同美国大资本家派兵镇压,死伤数千人。奥雷连诺第二在狂欢节冲突中,从枪林弹雨中抢回扮女王的乡下姑娘菲南达,婚后生下二女一男。大女儿梅梅·雷梅苔丝与一工人偷情,怀孕后被父亲送去꿜方修道院,生下一子叫奥雷连诺。儿子何塞·阿卡迪奥想当神父,发现几袋金币而被人害死。小女儿阿玛兰达·乌苏拉在比利时留学回来,后与姐姐梅梅的私生子奥雷连诺乱伦,生下的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被一群蚂蚁吃掉。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六代孙奥雷连诺终于破译了吉卜寒人留下的羊皮书,上面有百年前吉卜赛人对布恩蒂亚家庭的预言:家庭的第一个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死去,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吃掉。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果然与吉卜赛人的预言一致。
天降滂沦大雨,持续4年11个月零两天,马孔多又成了一片原始荒原。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指出,《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人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马孔多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老布恩蒂亚未来前,这里是人烟绝迹的沼泽、荒原。逃亡者们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在此建立了偏僻落后、孤独蒙昧的马孔多。若干年后,马孔多繁荣起来,成了市镇,有了商店,来了外国人。火车开来了,带来了外部的文明,电灯使人们惊奇,电影使人们痛苦。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哥伦比亚农村开办香蕉园,坐小汽车的美国经理来到马孔多,马孔多被闹得天翻地覆,政府协助外国经理派军队镇压了工人起义,把3000多尸体用火车运到海边,丢进大海,并说从未发生过屠杀,也没有美国经理这个人。马孔多的这些历史变迁,真实地展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的移民垦殖、党派斗争、独立革命、殖民人侵、大屠杀和资本主义渗透等历史演变。布恩蒂亚家庭的神奇经历与不幸,是印地安人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拉美民族命运的浓缩。所以《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造成马孔多“孤独”的原因是什么?用作者的话来讲是“源于爱的缺乏”。作品明确指出:“这一家人没有热爱他人的习惯”。作家又曾指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从以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白中,我们知道了作品的用意,要结束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历史,只有依靠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巨大力量。《百年孤独》里的那场4年11个月零两天的飓风暴雨,就象征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只有凭借这股摧枯拉朽的新生力量,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历史才会结束;拉美人民孤独、阴暗的心境才会改变。小说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预示了旧的、与世隔绝的、黑暗的拉丁美洲必将消亡,新的、开放的、光明的拉丁美洲必将诞生。
《百年孤独》中的人物近百个。他们个性鲜明,又都具有现实性的神奇色彩。其中乌苏拉和奥雷连诺最为重要。
乌苏拉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活了125岁。布恩蒂亚六代同堂中,她是年纪最大的人。她既是布恩蒂亚家族的顶梁柱,又是马孔多的创建者和最有权威的女族长,同时也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乌苏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人,是我描绘女人的楷模。”在乌苏拉的身上,集中了拉美妇女的优秀品德。她勤劳朴实,干练聪慧,极有魄力,她为布恩蒂亚家庭的兴旺发达和马孔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从早到晚操劳家务外,她还经营糖果业,使家庭的兴旺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她在寻找失踪的儿子时和外部世界取得了联系,带回大批商品,使马孔多迅速繁荣起来。她支持儿子的正义事业,当儿子失败被判死刑时,她强行探监并带去手枪,让儿子越狱;当儿子一旦掌权实行恐怖统治时,她又组织妇女起来反抗。当她得知孙子在镇上作成作福时,她用鞭子将孙子赶走,自己临政,使马孔多恢复昔日的繁荣。她在百岁之后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甚至在双目失明的晚年,还用其他感官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着家庭和马孔多的情况。她一去世,布恩蒂亚家庭就急剧衰败了。
奥雷连诺是布恩蒂亚家庭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在娘肚子里就会啼哭,睁着眼睛出世,并且从小就有预知事物的特异功能。正义感使他由一个能工巧匠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军司令、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他率领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遭失败。他遭到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但他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使他重新回到手工作坊,敲敲打打做他的首饰匠。他的悲剧表明,缺乏明确斗争目标和远大社会理想的蛮干,最终是注定要失败的。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现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件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如1928年的一次大罢工是哥伦比亚的历史真实。作家在小说中描写政府镇压了香蕉园工人的罢工,几千人被屠杀,尸体装了200节车厢,唯有阿卡迪奥第二死里逃生。他回到家乡一问,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件事,弄得他也怀疑起自己的经历来。读者透过这真真假假的描写,看到了政府掩盖大屠杀的罪行。小说还大量描写了人鬼往来等荒诞现象。那里的鬼很和善,会老,甚至还会死;一锅冷水会不火而沸;被杀的人的血会穿街过巷,登堂入室向亲人传递消息,然后又原路返回;听太阳的声音就知道是星期几;钟声能使淹死的人浮到水面上来。等等。这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的描写是印地安古老文化的真实反映,愚昧落后的马孔多人是深信不疑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描写也与“孤独”的马孔多融为了一体。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
第二、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如在牛身上贴的标签是:“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象征的例子更多,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卷走马孔多的那场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