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文学特征概述
  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无产阶级文学发展概况
  1、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是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
  2、【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工人群众,主要是为了斗争的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因此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艺术形式上广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风格朴实。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是琼斯和林顿。
  3、【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在19世纪40年代不断高涨的工人革命运动中产生的,充分表达了德国人民要求统一,反对统治者压迫的愿望,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维尔特是当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与马克思恩格斯为朋友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
  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中极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坚持典型化原则,从而较深广地反映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精神面貌。

  代表国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发展概况——【识·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

  ■法国
  1、影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时代;2、传统;3、拿破仑崇拜。2、创作特征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3、司汤达、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家——地位影响

  司汤达
  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1、米兰时期1814-1821——1814年拿破仑垮台,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离开法国侨居意大利米兰7年,同情并支持烧碳党人反抗奥地利压迫者的斗争,直接参加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主要创作人物传记、政论等
  2、巴黎时期1821-1830——1821年烧碳党人起义失败,司汤达被奥地利警察驱逐出境,回到巴黎,以文为生,不向复辟王朝妥协。该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主要成就是文艺评论和小说。
  《拉辛与莎士比亚》——文艺论著,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他认为“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反对因循守旧、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古典主义。
  《阿尔芒斯》——第一部小说,是司汤达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法尼娜·法尼尼》——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红与黑》——1、【标题含义】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出版时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并加副标题“1830年纪事”。红——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书名象征复辟王朝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作者后来也特意说明作品要描写的是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风气”。
  2、【思想内容】小说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的政治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遭遇为线索,形象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3、【人物形象】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但由于其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且具有极大的动摇性,其行动也只是个人盲目的、本能的举措,因此只能注定失败。
  4、【艺术成就】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开山之作。1)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2)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1、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但司汤达对新建立的七月王朝也很失望。为了生计,他担任了海滨小城奇维塔维基亚的法国领事。碑文“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
  2、1834年,司汤达开始创作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是司汤达生前唯一获得成功的杰作,仅用52天完成。

  巴尔扎克
  1、1799-1850。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誉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2、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矛盾和复杂的,但是其进步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作家的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特色。马克思推崇其“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而著称”;他同情灭亡的贵族阶级,又辛辣地讽刺资产阶级,并十分赞赏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人间喜剧》
  1、【结构】小说总集,共收长、中、短篇小说96部。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连成一个整体。作品分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的当代生活;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又分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2、【内容】用编年史的方式,描写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两者构成小说总集的中心图画。完整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时代,汇集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全部历史。是一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巨著。
  3、【艺术特色】①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历史。②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是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图。巴尔扎克给没落贵族形象涂抹上“可笑”和“可怜”的色调,而在资产阶级脸谱上却着力勾勒了“可憎”和“可怕”的线条。他们一个个都是贪婪无耻的恶棍。巴尔扎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出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发展史。③十分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在巴尔扎克笔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金钱的世界,金钱控制法律、政治、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且还深刻揭示了金钱对文学、艺术、新闻以及精神生活的腐蚀。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人间喜剧》的又一重要内容。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使巴尔扎克经常在探索着出路,寻找能够代表历史发展正确方向的正面人物。其笔下的几个共和主义者形象,虽然作为艺术典型不够丰满,但是曾一度代表过人民群众,他们的出现为巴尔扎克的作品增添了新的光彩。
  4、【创作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如下:

  ①早期1829-1835——这一时期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日趋成熟。
  《舒昂党人》——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也是为《人间喜剧》小说总集奠定基础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小说反映18世纪末法国执政政府期间共和军队镇压保王党人的历史,表现出拥护共和主义,反对贵族复辟的反封建倾向。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以暴发户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骨骼,以女儿欧也妮的婚事为中心。“家庭的苦难”是全书的高潮,葛朗台在对黄金的渴欲中死去。
  《高老头》——1、【创作意义】一部动人肺腑的“悲剧”,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开了小说总集人物体系的序幕,是过去作品的总结,未来作品的基石,在巴尔扎克的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成熟。
  2、【思想内容】①作品通过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见闻和社会背景的描写,真实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下向贵族夺取权力的特殊的战斗。②小说在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力量打败封建贵族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户自身也将毁于金钱和财富力量的竞争的事实,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③小说也揭示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描写了在品德和气质上同“未来的真正的人”近似的人,表明了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皮安训就是这样的人。
  3、【人物形象】①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个凶狠的掠夺者。作者根据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把他塑造成父爱的典型,讴歌他热爱女儿的痴情和坚韧的自我牺牲精神。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他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让女儿接受资产阶级的教育,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者。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的温馨反衬出社会的残忍冷酷。这就有力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②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作者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虚浮的快乐强烈诱惑着他,穷奢极欲、侥幸获利的意念控制着他,使他决定走另一条路:向上爬,不顾一切地向上爬!鲍赛昂夫人是拉斯蒂涅的保护人兼启蒙者,她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地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使他懂得了“社会又卑鄙又残忍”。鲍赛昂夫人的退隐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伏脱冷是拉斯蒂涅的又一人生导师。他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则设法杀死维多莉的哥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关系。他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出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对于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他也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个曾较清白的青年,这时已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了,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
  4、【艺术特色】①结构非常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高老头》是一部多情节、多人物、多故事的小说,拉斯蒂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都围绕着他性格的形成和向上爬的故事展开。②与对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小说从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生动的描写。③广泛运用对比的原则,如环境对比,人物与故事对比等。④小说的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人物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了的,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经历;小说中叙述语言贴切晓畅,生动深刻。⑤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赋予人物以突出的性格和特点,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典型意义。
  ②中期1836-1842——《幻灭》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马克思)。塑造了共和党英雄克雷思蒂安,是作者探索社会理想、寻找能够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正面人物。
  ③晚期1843-1848——《贝姨》;《农民》是巴尔扎克描写资产阶级欲贵族阶级生死决战表现得最深刻、最激烈的一部作品,直接描写复辟王朝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

  梅里美
  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卡门》主人公是一位奔放而浪荡的吉卜赛女郎。“即使你杀了我,我也不会与你长相厮守”。她终于被贺西杀害。作者从这个充满野性与性感的女人身上挖掘并放大了现代文明之外原始的生命强力

  福楼拜
  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基础。
  《包法利夫人》1、内容:通过爱玛·包法利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但作者的全部同情是在爱玛身上的。
  2、思想: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作者所说的“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本身就象征了对庸俗的资产阶级世界的极度失望。
  3、风格:在写法上,小说表现出淡化情节的内倾性特点和冷静客观的风格。福楼拜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他小说结构严谨、描写客观真实、精雕细刻的独特艺术魅力。

  ■英国
  1、发展: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5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逐渐衰落;
  2、特征:除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①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②善于描写“小人物”命运,成功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③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④女性文学的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勃朗特姐妹,被称为“勃朗特峭壁”和“一个家庭中演出的一曲奇异的三重奏”。
  3、现象: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著名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和勃朗特姐妹等,他们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各种社会压迫,同情小人物的苦难,希望改良社会。

  盖斯凯尔夫人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玛丽·巴顿》描写40年代曼彻斯特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和斗争生活,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
  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名利场》主人公蓓基·夏泼是资产阶级社会中反抗和个人奋斗的“英雄”。作为穷画师的女儿,为着生存和往上爬,她不得不顺应潮流,以骗对骗,心甘情愿地出卖色相和背叛丈夫,从而成为丧失良心、荣誉、品格,虚荣心重而又自私自利的女冒险家。小说既描绘了其堕落的经历和各种名利之徒的丑态,又深刻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及其唯利是图、腐化堕落的本质。

  狄更斯
  1812-1870,维多利亚时代前期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狄更斯的作品既富有揭露性、批判性,又常常塑造虚幻的“正面人物“,制造大团圆结局。反对暴力斗争,期望以情感教育调和社会矛盾。竭力塑造善良人物,表现生活理想。作品带有不少浪漫主义成分,幽默与感伤的情调交替出现,情节富有戏剧性。

  1、早期1833-1842
  狄更斯在早期创作中接触到了社会问题,同情小人物,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描写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张,表现出幽默讽刺的风格。
  《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的成名作,并从此成为专业作家。主人公匹克威克是个善良的绅士,相貌言谈举止滑稽可笑。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是一部唐吉诃德式的作品。
  《奥利弗·退斯特》——电影版中文译名《雾都孤儿》。小说通过奥利弗的不幸经历,真实而具体地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
  《老古玩店》——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对弱者的迫害。主人公耐儿是狄更斯创作中重要的儿童形象之一。
  2、中期1842-1850
  狄更斯在40年代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除了继续写孤儿和童工的悲惨命运,揭露教育制度外,还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金钱关系和社会上的伪善风气,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伪君子形象。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马丁·布什尔维特》——布什尔维特从小学到的是金钱和利润,为了早日继承财产,竟想毒死生病的父亲。另外,小说还塑造了伪君子培克斯尼夫的形象。他甚至给两个女儿取名“慈悲”和“仁爱”。
  《董贝父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冷酷、傲慢、自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商业关系。
  3、后期1850-1870
  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进入维多利亚女王繁荣时期。但在经济繁荣的表明下危机四伏。狄更斯既同情工人,又不能正确理解他们的阶级斗争,担心革命爆发。这种思想反映在创作中就是忧郁和愤慨增加了,暴露性加强了,早期那种乐观幽默的情调削弱了。这是他的创作繁荣期。
  《大卫·科波菲尔》——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包含着作者的一些生活体验和道德理想。大卫是遗腹子,从小收继父和寄宿学校的虐待和摧残。小说通过大卫的经历,塑造了好坏两类人,说明道德是人的根本,相信人道主义的力量,相信善一定能够战胜恶。
  《艰难时世》——狄更斯最重要作品之一,反映40-50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小说抨击以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设想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集中体现作者人性感化的人道主义方案。
  《我们共同的朋友》——狄更斯最后完成的作品。继续揭露英国社会,揭露金钱的罪恶。
  《双城记》——1、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创作目的是出于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响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2、【思想内容】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并以作者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全面否定了贵族政权,否定和谴责了以得伐石太太为代表的革命政权者的过激行为,但没有否定革命本身。
  3、【艺术特色】1)小说结构复杂严谨,由三条独立而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线索组成。2)浪漫色彩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4)语言凝练,笔触细腻。

  夏绿蒂·勃朗特
  女权主义文学的最强音
  《简·爱》——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的经历,表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爱米莉·勃朗特
  被称为“一代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司之谜”
  《呼啸山庄》——1、内容:叙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三代人的爱与恨的故事,通过爱情与复仇的描写,客观上揭示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反抗压迫的斗争。
  2、特色:1)打破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2)打破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以狂野不羁的新人物;3)打破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整部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俄国
  俄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大国,并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多余人】【自然派】【小人物】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释和捍卫,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果戈里
  1809-1852,俄国伟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俄国文学史上的30-40年代称为“果戈里时代”。果戈里的思想复杂而又充满矛盾,他终身留恋地主生活,但受到普希金、别林斯基的影响又具有民主主义思想。
  《彼得堡故事集》——描写的是沙俄京都的黑暗现实。其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外套》等,对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充分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内容】分5幕,写一个落魄的浪荡子赫列斯达科夫途经某市,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受到了热情款待,而他则乘机大敲竹杠。后真相大白。
  2、【特色】1)双线结构:以市长为首的官僚集团和钦差大臣之间的冲突,是明线,贯穿全剧;市民和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暗线,通过剧中人物对白表现;2)以新颖独特的哑场收尾。
  《死灵魂》第一部——1、【内容】果戈里代表作,由11章组成。写的是六等文官乞乞科夫收购死灵魂(实际上已经死亡但未注销户口仍要纳税的农奴),牟取暴利的故事。
  2、【形象、】1)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唯利是图。2)5个各具特色的地主,如泼留希金。
  3、【艺术】1)含泪的讽刺。鲁迅称之为“含泪的微笑”。讽刺中有幽默,从幽默发展到辛辣的讽刺。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3)广泛运用抒情手法。

  别林斯基
  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
  《文学的幻想》《论普希金》《论果戈里小说》——肯定了以果戈里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有力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赫尔岑
  第一次使用“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往事与随想》——40-50年代一部重要的纪实性散文,一部大型的回忆录
  《谁之罪》40年代创作的“问题小说”,被称为“政论式小说”。作品借一场感情纠葛,提出了“这到底是谁之罪”的问题。其中别尔托夫是又一个多余人。

  屠格涅夫
  一位异常敏感的作家,往往首先以当代的重大主题吸引读者。
  《猎人笔记》表现了深刻的反农奴思想,标志着作家坚定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前夜》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定、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
  《父与子》代表作,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反映了农奴制度改革前夕两种社会力量、两个社会阵营——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激烈思想斗争。全书情节单一,结构谨严,抒情气氛浓郁。

  车尔尼雪夫斯基
  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评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建树很高——《怎么办》1、典型的“问题文学”,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重点通过婚姻爱情问题塑造几个“新人”形象,表达了“合理的利己主义”的爱情观——爱一个人,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尔高兴和人生观。
  2、主人公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他从漫游俄罗斯和不建立家庭两个方面锻炼自己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3、【文学批评观点】继承了别林斯基的传统,运用历史的和美学的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阐述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征,并用“心灵辩证法”予以总结。

  杜勃罗留波夫
  俄国文学批评家——《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1、标志着俄国文学批评史上革命民主主义战斗文学评论的又一高峰
  2、奥勃洛摩夫性格:漠不关心、无所事事、终日酣睡的生活;而且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成了一具活尸体

  冈察洛夫
  自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是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小说一方面批判了腐朽的贵族生活,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贵族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丧失了曾有过的积极和进步作用,必然走向衰亡,退出历史舞台。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国著名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剧本刻画了一个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俄国妇女形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赞扬了女主人公卡杰琳娜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精神,鞭挞了专制社会和黑暗势力。
  《根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新人的成长。

  陀斯妥耶夫斯基
  1821-1881,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又是一个具有深刻基督教思想的作家。在19世纪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是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有“人类心灵的伟大审问者”之称,是俄国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复杂的作家。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其作品内容的核心。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创造了复调结构: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互相对话,如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共同奏成交响曲。

  1、40-50年代创作
  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继承普希金、果戈里写“小人物”的传统,主要作品有《穷人》《女房东》《白夜》《同貌人》(《孪生兄弟》)等,初步显示了刻画心理的卓越才能
  中篇小说《穷人》——第一部小说。以书信的形式,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对小人物的交往和思想感情,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表现出深切同情。
  中篇小说《同貌人》——写九等文官生性懦弱最后精神分裂的故事,通过同貌人揭示人的灵魂深处性格的两重性,表现了人的异化现象。小说中的小人物虽然仍是卑微顺从,但具有了自尊与反抗的新特点。
  2、60-70年代创作
  《白痴》《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被西方公认为陀氏四大代表作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重返文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死屋手记》——写苦役犯们可怕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地下室手记》——带有论战性,是针对车氏小说《怎么办》而创作的。
  《白痴》——作者自称创作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正面的优秀人物”——主人公梅什金公爵。他不谙世事,如一个“白痴”。但心地善良仁爱。小说写的是善与恶的斗争,善虽然失败了,但主人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的道德光彩是遮挡不住的。失败的结局,表现了作家清醒的现实主义。
  《罪与罚》——1、【主要内容】小说情节来源于彼得堡一个大学生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案件。通过对彼得堡贫民窟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切齿痛恨,但同时又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2、【人物形象】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带有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索尼雅是当时俄国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是一切苦难的象征,是美德和自我牺牲的化身。
  3、【艺术特色】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3)“复调小说”结构特征明显。
  《群魔》——以巴枯宁信徒的恐怖活动为情节基础,意在指责形形色色的革命派,包括屠格涅夫这样的自由派。陀氏认为所有的革命派都没有宗教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原则,只有卑鄙的自尊心、冒险性和犯罪天性,他们所指引的道路是人类的歧途和灾难。作者对此非常恐惧愤恨。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氏一生创作的总结,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通过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揭示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以性善者阿辽沙指出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皈依上帝。

  ■美国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但仍然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如热衷于描绘人物传奇式的经历,不注意用细节来体现人物性格等。

  希尔德烈斯
  《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托斯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是“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通过黑奴汤姆的不幸遭遇控诉了蓄奴制的惨无人道。从此“汤姆叔叔”成为美国黑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