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大事年表

  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 北周亡。隋王朝建立,至开皇九年(589)灭陈,统一中国,南北朝结束。

  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 卢思道卒(生于531年?)。卢思道所作《从军行》已趋于接近初唐七言歌行。

  公元584年隋开皇四年 诏令“天下公文翰,并宜实录”,禁“文表华艳”。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 颜之推约卒于本年后(生于531年)。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于入隋以后,为北朝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 隋炀帝杨广耽于声色游娱,浮靡文风复盛。杨广所作《江都宫乐歌》在形式上已接近唐代七律。隋代诗歌进一步格律化,预示着六朝诗向唐诗的演变。

  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 薛道衡卒(生于540年)。薛道衡作有诗《昔昔盐》、《人日思归》等,其《豫章行》已接近初唐七言歌行。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辑成《北堂书钞》 160卷,为现存最早的类书(魏文帝黄初年间成书的《皇览》已佚)。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隋亡。唐王朝建立。唐初四五十年间,诗坛承陈、隋余风,虞世南、李义府等宫廷诗人应制颂圣、艳情唱酬之作流行。王度的传奇《古镜记》约作于武德初,与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同为早期传奇作品,标志着六朝志怪小说向唐传奇的演变。

  公元 622年唐武德五年 欧阳询等奉敕编纂大型类书《艺文类聚》,武德七年(624)成书,共100卷。

  公元 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魏徵的《十渐不克终疏》作于本年,在其奏疏中已开始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

  公元644年唐贞观十八年 王绩卒(生于585年)。王绩所作《野望》为唐初出现的较成熟的五言律诗。贞观时期,上官仪“以绮错婉媚为本”的宫廷诗流行,时号“上官体”。

  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 玄奘于贞观元年(627)赴印度取经,本年返抵长安,次年口述完成《大唐西域记》12卷,至唐高宗麟德元年 (664)逝世前共翻译佛经74部,1335卷,1300多万字。

  公元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 王勃的《滕王阁序》约作于本年(一说作于公元675年)。

  公元 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 王勃卒(生于649或650年)。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王杨卢骆”,后人称之为“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标志着唐代诗风的转变,被视为“唐音”的发端。代表作品有王勃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五律《从军行》,卢照邻的七言歌行《长安古意》,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帝京篇》、《畴昔篇》等。刘希夷的七言歌行《白头吟》约作于唐高宗后期。高宗、武后时期,张鷟作有传奇《游仙窟》,为唐传奇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700年唐武周圣历三年 陈子昂卒(生于659年?)。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标举“风骨”、“兴寄”,反对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为唐诗的革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歌》 (696)、《蓟丘览古》7首(696)、《感遇》诗38首等。武周时期,宫廷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齐名,号“文章四友”。同时稍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沈宋”与“文章四友”实现了五、七言近体诗格律的定型化。代表作品有沈佺期的《杂诗》 3首、《独不见》,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等。武周时期,张若虚继卢照邻、骆宾王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作有《春江花月夜》等。民间曲子词已产生。今存《敦煌曲子词集》〔苏幕遮〕长短句咏五台山大曲 6首约产生于武周时期,〔献忠心〕2 首约产生于武周至唐玄宗初年。

  公元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 开元年间及天宝前期,国力强盛,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史称“盛唐”。盛唐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诗人辈出,风格流派纷呈,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开元前期,朝廷制诰多出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頲之手,时号“燕许大手笔”;其文骈散兼擅,已开唐代散文端绪。

  公元 728年唐开元十六年 孟浩然入长安,次年应进士不第,与张九龄、王维交游。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刘眘虚、裴迪等。

  公元730年唐开元十八年 李白初入长安,求仕不成。在此前后的十多年间,漫游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作有《上韩荆州书》等。

  公元 735年唐开元二十三年 杜甫本年在洛阳应试不第。此前曾南游吴、越,此后东游齐、赵,作有《望岳》等。

  公元 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 王维于本年奉使出塞,作有《使至塞上》等。

  公元 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 高适的《燕歌行》作于本年。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还有王昌龄、李颀、王翰、王之涣、崔颢等。

  公元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张九龄卒(生于678年)。张九龄为开元时期较早的代表诗人,继陈子昂之后作有《感遇》诗12首以及《杂诗》5首等。孟浩然卒(生于 689年)。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公元 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 王之涣卒(生于688年)。王之涣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白本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李白写于这一时期前后的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以及〔清平调〕3首等。〔清平调〕3首与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等为唐代较早的文人词。开元、天宝时期,民间曲子词流行。今存敦煌曲子词〔别仙子〕、〔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约作于开元年间,写定于本年。敦煌《云谣集杂曲子》为今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集,其中一部分词及大曲3套约作于安史之乱(755)前。

  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 李白与杜甫本年在洛阳会见,后同游梁、宋及齐、鲁一带。李白天宝时期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前后又作有《古风》59首等。芮挺章编《国秀集》,为唐人选唐诗的较早选本。

  公元 746年唐天宝五载 杜甫本年入京,次年应试不第(此次试举无一人及第,宰相李林甫遂表贺“野无遗贤”),此后困居长安10年,作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歌行《兵车行》、《丽人行》等。

  公元 748年唐天宝七载 王维约于本年前后营蓝田辋川别墅,与裴迪游咏其间,作有《辋川集》(20首)等。

  公元 752年唐天宝十一载 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有诗作。

  公元753年唐天宝十二载 元结本年作《系乐府》12首,为唐代较早的新题乐府组诗。

  公元 754年唐天宝十三载 崔颢卒(生年?)。崔颢的代表作品有七律《黄鹤楼》等。岑参于天宝八至十载首次出塞,本年再度出塞。此后两年间在安西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轮台(今属新疆)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殷璠于本年编成《河岳英灵集》,为唐人选唐诗的较早选本。

  公元 755年唐天宝十四载 杜甫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本年底,安史之乱爆发。

  公元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载 王昌龄卒〔?〕(生年?)。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有《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等。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 杜甫于上年被安禄山军俘至长安,作有《月夜》,本年作有《春望》、《哀江头》等;后至凤翔任左拾遗,旋赴鄜州探亲,作有《北征》、《羌村三首》等。李白于本年入永王璘幕,作《永王东巡歌》,由是获罪,次年流放夜郎,后于途中遇赦东归。

  公元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杜甫上年贬华州司功参军,年底曾赴洛阳,本年春于归途中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年底入蜀。

  公元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元结编《箧中集》,收沈千运、孟云卿等七人五言古诗,代表着当时诗坛上提倡五古的一派。

  公元 761年唐上元二年 王维卒(生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品还有《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鸟鸣涧》等。杜甫于成都草堂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公元76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 李白卒于当涂(生于701年)。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align=left>杜甫本年作论诗诗《戏为六绝句》,开后来以绝句论诗的风气。张志和于肃宗年间在世,作有〔渔歌子〕5首,为早期文人词的代表作品,曾流传至日本。自唐中期以后,文人填词之风渐盛。

  公元 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 元结在道州刺史任上,作有五古《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为安史之乱后至唐代宗大历前的代表诗人。顾况作有《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戴叔伦作有《女耕田行》、《屯田词》等,开白居易《新乐府》诗先声。刘长卿作有《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韦应物作有《观田家》、《滁州西涧》等。

  公元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高适卒(生于702年?)。高适的诗歌代表作品还有《蓟门行》 5首、《别董大》 2首以及《封丘作》等。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杜甫卒于湘江舟中(生于712年)。杜甫晚年作有《咏怀古迹》 5首(766)、《秋兴》 8首(766)、《登高》(767)、《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767)、《登岳阳楼》(768)等。岑参卒(生于715年?)。岑参的诗歌代表作品还有《逢入京使》、《暮秋山行》等。大历时期,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号“大历十才子”,其诗风标志着由盛唐至中唐的转变。卢纶作有《塞下曲》等。钱起作有《湘灵鼓瑟》等。天宝以来至大历年间,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相继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为后来“古文运动”的先驱。

  公元 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 高仲武编唐诗选集《中兴间气集》。本年后,李益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公元 783年唐建中四年 陆贽本年作《奉天改元大赦制》。陆贽为中唐时期骈文代表作家,其作品亦表现出由骈到散的发展趋势。

  公元79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 韦应物卒于本年或次年(生于737年)。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 孟 韦 柳”。皎然大历至贞元间在世,著有《诗式》。

  公元 801年唐贞元十七年 本年前后,韩愈作有散文《原道》、《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韩愈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同为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公元 802年唐贞元十八年 白居易与元稹定交,二人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公元 804年唐贞元二十年 本年,元稹作传奇《莺莺传》,李绅作《莺莺歌》。中唐时期,传奇创作繁荣。贞元、元和年间及其前后的传奇代表作品还有沈既济的《任氏传》、《枕中记》,白行简的《李娃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沈亚之的《异梦录》、《秦梦记》等。中唐以后,通俗说唱文学(佛教俗讲、转唱变文等)在民间流行。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来中国留学三年,归国后编撰有《文镜秘府论》。

  公元 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 “永贞革新”失败。参与革新的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此后在永州9年,作有散文《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等。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此后在朗州9年,作有诗《聚蚊谣》、《飞鸢操》、《百舌吟》等。韩愈于前年(803)被贬为阳山令,本年改江陵法曹参军,作有诗《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代表中唐诗坛上奇崛险怪的一派。

  公元 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 白居易作七言歌行《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传》。

  公元 807年唐元和二年 韩愈作散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等。

  公元 809年唐元和四年 白居易于唐贞元、元和间作有《秦中吟》10首,李绅于本年前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元稹于本年作有《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并序,白居易自本年起又作有《新乐府》50首并序,元稹于元和十二年 (817)又作有《乐府古题》19首并序,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品。

  公元 814年唐元和九年 孟郊卒(生于751年)。孟郊作有《寒地百姓吟》、《游子吟》等。

  公元 815年唐元和十年 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作《与元九书》,为“新乐府运动”的诗歌理论著作。柳宗元、刘禹锡返京。刘禹锡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出为连州刺史,后于连州作有《插田歌》等。柳宗元出为柳州刺史,后于柳州作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等。

  公元 816年唐元和十一年 李贺卒(生于790年)。李贺诗瑰丽奇特,自成一家,被称为“长吉体”,代表作品有《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天上谣》、《雁门太守行》、《南园》13首等。本年秋,白居易在江州作有七言长篇歌行《琵琶行》等。

  公元 817年唐元和十二年 元稹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为次韵相酬之始。元白次韵相酬长篇排律,及中短篇杂体诗时号“元和体”。“元和体”亦用以泛称元和年间的新体诗文。

  公元 819年唐元和十四年 韩愈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柳宗元卒 (生于773年)。柳宗元还作有长篇政论散文《封建论》等。

  公元 820年唐元和十五年 韩愈作《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公元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刘禹锡在夔州仿民歌作《竹枝词》、《浪淘沙词》等,为文人学习民歌的代表作品。

  公元 823年唐长庆三年 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在任上作有诗《钱塘湖春行》等。

  公元 824年唐长庆四年 韩愈卒(生于768年)。出自韩门的“古文运动”代表作家有皇甫湜、李翱、李汉等。元稹为白居易编集,题《白氏长庆集》,后元稹集亦题《元氏长庆集》。后人遂以“长庆体”指称元白的七言长篇歌行。

  公元 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 杜牧作《阿房宫赋》,为唐代文赋的代表作品。

  公元 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 张籍卒〔?〕(生于766年?)。张籍作有《野老歌》、《山农词》、《贾客乐》等。张籍与王建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所作乐府诗被称为“张王乐府”。王建卒〔?〕(生于 767年?)。王建作有《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等;又作有《宫词》百首等。

  公元 835年唐大和九年 杜牧上年作有《杜秋娘诗》;本年作有《张好好诗》;又作有《罪言》,为其政论散文代表作品。姚合编唐诗选本《极玄集》。姚合诗工五律,世称“武功体”。

  公元 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 本年后,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洛阳唱和,号“刘白”。白居易作有〔忆江南〕词 3首,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为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公元 837年唐开成二年 李商隐本年作有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公元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 刘禹锡卒(生于772年)。刘禹锡还作有《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

  公元 843年唐会昌三年 贾岛卒(生于779年)。贾岛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岛”;又与姚合齐名,并称“贾姚”。其诗歌代表作品有《送无可上人》、《剑客》等。

  公元 846年唐会昌六年 白居易卒(生于772年)。白居易今存诗近3000首,为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

  公元 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牛僧孺卒(生于780年)。牛僧孺早年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唐代中期至唐末五代的传奇集有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张读的《宣室志》、袁郊的《甘泽谣》(收有《红线》传等)、裴鉶的《传奇》(收有《聂隐娘》传、《昆仑奴》等)、康骈的《剧谈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收有《飞烟传》等)。

  公元 849年唐大中三年 许浑在世。其代表作品有七律《咸阳城东楼》等。

  公元 852年唐大中六年 杜牧卒(生于803年)。杜牧的抒情写景小诗代表作品有《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咏史绝句代表作品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 3首等;其词作〔八六子〕,双调90字,为唐文人词中仅见的长调。

  公元 855年唐大中九年 孙樵在世。孙樵继承了韩愈的古文传统,作有《书褒城驿壁》、《与王霖秀才书》等。其《读开元杂报》一文,为古代关于新闻报道的最早记载。

  公元 858年唐大中十二年 李商隐卒(生于813年?)。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其诗歌代表作品有《贾生》、《嫦娥》、《乐游原》、《锦瑟》及《无题》诗多首,开创无题诗传统。李商隐又与温庭筠、段成式同为晚唐骈文代表作家,三人均排行十六,所作骈文时号“三十六体”。

  公元 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 温庭筠卒 (生于812年?)。温庭筠为唐代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创“花间词”传统。

  公元 869年唐咸通十年 皮日休与陆龟蒙在苏州相唱和,并称“皮陆”。皮日休的《鹿门隐书》、陆龟蒙的《登高文》、罗隐的小品集《谗书》等,同为唐末散文小品的代表作品。唐末,皮日休与聂夷中、杜荀鹤的诗作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皮日休作有《正乐府》10首,聂夷中作有《咏田家》,杜荀鹤作有《时世行》、《山中寡妇》等。

  公元 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 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韩偓《香奁集》中的诗歌大致作于黄巢起义之前,被称为“香奁体”。

  公元 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 韦庄作《秦妇吟》,全诗1666字,为现存最长的一首唐诗。

  公元 907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唐亡。后梁建立。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五代时期,词的创作有较大发展,西蜀和南唐分别成为词坛中心。

  公元 908年后梁开平二年 司空图卒(生于837年)。司空图著有《二十四诗品》,系以四言形式写成的论诗著作。

  公元 910年前蜀王建武成三年 韦庄卒(生于836年?)。韦庄晚年入前蜀为相,其词多作于此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作有〔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

  公元 940年后蜀孟昶广政三年 赵崇祚编《花间集》,收温庭筠、皇甫松、韦庄、和凝、孙光宪等词人18家、词作 500首,为敦煌《云谣集杂曲子》后最早的词选集。后人称所收词人为“花间派”。

  公元 943年南唐李璟保大元年 此后30多年,南唐的代表词人有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其词作较“花间派”词有所发展。冯延巳作有〔鹊踏枝〕14首、〔谒金门〕(风乍起)等。李璟作有〔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