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1-3册)》八校合编

   第一册(先秦汉魏六朝时期)饶东原、曾炽海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 87年8月出版,大32开,325页,265千字。
  参加本册执笔的有曾炽海(郑州大学)、赵从仁(同上)、佘斯大(华中师大) 、饶东原、叶幼原、李生龙(湖南师大)、万光治(四川师大)同志。
  第二册(唐宋时期)彭丙成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32开,361 页。
  参加本册执笔的有彭丙成(湖南师大)、王文才、张昌余、邓元煊(四川师大) 、贝远辰(湖南师大)、李维新(郑州大学)、朱宗尧、谭邦和(华中师大)同志 。
  第三册(元明清时期)黄钧、黄清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5 月出版,大32开427页,352.8千字,。
  参加本册执笔的有黄钧(湖南师大)、蒋松源(华中师大)、徐安怀(四川师 大)、毛德富(郑州大学),黄清泉(华中师大)同志。
  这部史书为高等学校中文函授教材,由八校合编。共分三册,第一册分三编, 十七章,六十八节;第二册分二编,二十章,八十五节;第三册分四编,二十四章 ,八十九节。全书构成从先秦到近代文学发展的完整体系。各册的编、章安排基本 上以时代先后为序,除近代部分外,其余各编按封建王朝顺序划分。每编前有一“ 概说”,简要介绍该时期社会和文学概况。编下所分章节,除按时间先后外,也适 当考虑到文体的区别。对于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思潮、流派和作家、作品都列为专章 或专节,以便集中阐明各类文学自身的特点及其承传关系,进而探讨本阶段文学发 展的规律。作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函授教材,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一、突出师范性 特点,提供资料比其它文学史丰富,比较强调基础知识,所联系的篇目尽可能满足 中学教师及师大学生的需要。二、强调函授特点,由于函授学生面授时间较少,故 以论述的问题都必须讲透,力争做到能够无师自通。三、对作家作品的分析能注意 紧密结合其特点。如《水浒传》思想内容突出“农民起义的悲剧”,《红楼梦》的 艺术成就则突出此书“对传统写法的打破”等。并把这些列入节的标题。
 
  目次:
  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一、上古文学,二、《诗经》,三、历史散文,四 、诸子散文,五、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 秦汉文学:概说,一、汉代赋体文学,二、《史记》、《汉书》,三 、汉代乐府民歌,四、汉代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建安诗歌,二、正始、西晋文学,三、 陶渊明,四、南北朝诗歌,五、南北朝乐府民歌,六、骈文、散文和辞赋,七、小 说,八、文学批评。后记。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风气渐变的隋及初唐诗坛,二、百花齐放 的盛唐诗坛,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四、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五、 不断开拓的中唐诗坛,六、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七、秋菊晚香的晚唐诗坛,八、 古文运动和韩、柳等人的散文,九、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一○、唐五代词。
  第五编 宋代文学:概说,一、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二、北宋中期的词,三 、苏轼,四、北宋后期的诗词,五、南宋前期文学,六、爱国诗人陆游,七、爱国 词人辛弃疾,八、南宋后期诗词,九、话本,一○、金代文学。后记。
  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说,一、元杂剧的勃兴,二、关汉卿,三、《西厢记》, 四、元杂剧其他作家与作品,五、南戏的兴起及《琵琶记》,六、元代散曲,七、 元代诗文。
  第七编 明代文学:概说,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明代戏 剧,四、汤显祖与《牡丹亭》,五、《西游记》,六、《金瓶梅》和明代中后期的 小说,七、明代诗文和散曲。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概说,一、清初至清中叶的戏剧,二、《长生 殿》,三、《桃花扇》,四、《聊斋志异》,五、《儒林外史》,六、《红楼梦》, 七、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文。
  第九编 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学:概说,一、近代诗文,二、 近代小说,三、近代戏曲。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