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乐府
一、乐府的名称、含义及其演变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指乐府所唱的诗,“乐府”便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唐代指白居易等人的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二、乐府诗的由来
1、贵族文人的创作,主要为祭祀用。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主要是祭祀祖考。司马相如等的《郊祀歌》主要是祭祀天神地祗。贵族文人创作诗歌主要收集在乐府诗中的郊庙歌词中。2、民歌 ①民歌的采摭始于汉武帝时的乐府,目的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作为统治者借鉴之意。 ②现存西汉民歌总共不过三四十首。3、乐府诗的编定 ①最早见于记录的是南朝梁代沈约的《宋书·乐志》。 ②宋朝时,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对汉代民歌有所增广。其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
第二节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
一、对阶级剥和压迫的反抗
《妇病行》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
《乌生》和《枯鱼过河泣》通过乌鸦和枯鱼的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受迫害者的悲惨命运。 《东门行》和《陌上桑》充分体现了人民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精神。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战城南》通过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场的惨象和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 《古歌》反映无家可归的流亡者怨愤的呼声。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
《上山采蘼芜》反映了弃妇的悲诉。 《上邪》、《有所思》反映了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大胆冲破礼教束缚的女性的呼声。
四、讽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
如《长安有狭邪行》、《相逢行》。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一、叙事性的写作手法
在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 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它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阶段。
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1、有的通过对话表现任务性格,如《上山采蘼芜》、《艳歌行》。2、采用独白,用第一人称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3、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
三、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的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形式的自由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有四言体,但绝大多数为当时的新体诗。1、杂言体 《孤儿行》、《铙歌十八曲》2、五言体 《陌上桑》五、浪漫主义的色彩
《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
第四节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一、写作时间、背景
二、思想意义
通过焦、刘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歌颂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
三、艺术成就——成功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
1、个性化的对话。2、注意人物行动的刻划。3、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衬托、渲染。4、运用抒情性的穿插。5、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同程度的结合。
第五节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一、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周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表现在这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
二、汉乐府诗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创造了杂言体与五言体。
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诗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第六节 汉代民谣
一、汉代民谣是当时社会现实最尖锐、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都是有的放矢,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鲜明时代性。
二、民谣虽然形式比较简单,语言也较少加工,但短小精悍,往往一针见血,具有匕首投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