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甲骨卜辞
  1.什么叫甲骨卜辞

  1898年至1899年,河南安阳的小屯发现大量的龟甲和兽骨的破片上面多刻有古代文字。这是三千多年前殷代王室占卜的记录,称为甲骨卜辞。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甲骨卜辞的文学特色
  少量甲骨卜辞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初步具有散文的某些因素。
  二.《易经》中的卦爻辞
  1.《易经》是本占筮书,是古代原始迷信活动的记录,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作者可能是一些以占卜为职业的巫师。后人给《易经》作了“传”(注释性文字),称《易传》,《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卜,用龟甲牛骨占卜。筮,用蓍草占卜。
  2.“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宇宙现象和人事,如昼夜的运行,如人生由幼小而老死,都是变化不止,此为“变易”。但是,变易虽多,其间却有一定不易的理法,如天尊地卑、父子君臣的关系,这就是“不易”。这种道理法则极其明白而且简单,这就是“简易”。
  3.《易经》卦爻辞
  《易经》最基本的要素是“--”“—”两个符号,分别代表阴阳。由阴阳而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卦画、卦名、卦辞。一卦有六爻,每爻有爻辞。卦爻辞产生年代不能确定。有些卦爻辞,在叙述吉凶的事象时,不但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背静,而且语言颇为形象生动、又多用韵。
  三.《尚书》
  1.史,“记事者也”。史原是神职,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一种职位
  2.《尚书》即上古的书。“尚”即上代,“书”是历史简册,它是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等的历史文献汇编,主要是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
  3.《尚书》的流传、辩伪。(见课本)
  4.《尚书》的文学特色。①.《尚书》的文体包括誓、命、训、诰等,即帝王和诸侯的文诰、誓词、命令、谈话记录之类,大多为上古言体散文,文字艰深、古奥拙朴、晦涩难懂。②.大量运用比喻说明问题。
  四.铜器铭文
  是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五.《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春秋》的作者是鲁国的史官,经过孔子的修订,孔子用于教授弟子。《春秋》是历史教科书。孔子及其弟子对“鲁春秋”作了一定的删改,修正其中谬误,提炼其文字,并按照统一的体例进行了加工。
  3.《春秋》主要内容《春秋》记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发生在鲁国和周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事件。
  4.《春秋》文学特色①.《春秋》语言简练、准确,用词谨严。②.《春秋》语言简洁而谨严,同时其含义又是极为富赡的。孔子为了宣扬其政治主张,选择了其认为恰当的字眼来寄寓褒贬之义,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

  第二节 左传 国语
  一、《左传》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记载其本来及有关佚闻琐事。
  2、《左传》作者,司马迁和班固以为是左丘明,班固认为左丘明是鲁太史。现在学术界认为作者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诸侯各国史料的学者。
  二、《左传》的思想内容
  1、主要内容是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人物的言论。
  2、《左传》的进步思想
  ①民本思想
  ②爱国思想
  ③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
  三、《左传》的文学特点
  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2、善于写战争。① 写出战争的始末,给人以完整的印象。② 常常着眼于政治,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写,让人看出战争性质及胜负原因。③叙述战斗过程中,情节曲折细致,细节生动传神。
  3、行人辞令之美
  《左传》能用简炼的语言描写出各种场景、形象,简洁凝练而蕴藉含蓄。行人辞令即外交辞令,有的委曲婉转,陈述厉害,有的辞气激切,语挟风霜。能够紧紧抓住矛盾的焦点,从分析厉害入手,说理透辟,用词雅正,是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国语
  一、《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主要是记言,故名为《国语》。
  《国语》作者也是战国初期一个熟悉历史掌故的人。
  二、《国语》反映了一些进步思想。

  第三节 战国策
  一、《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作者不可考。
  二、《战国策》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它保存不少的纵横家的著作或言论。
  1、义侠高士的反抗强暴、蔑视王侯。
  2、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的进步思想。3、从侧面揭露了统治阶级女性固宠的斗争和宫闱丑行。
  三、《战国策》文章特点1、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
  3、书中说事,常常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节省文笔。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一、先秦历史散文对《史记》影响极其深远
  二、《春秋》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
  三、先秦历史散文对汉唐以来的古文家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