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现代文学史教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问世至今,出版的已近百部之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写文学史”的口号下,用各种各样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所写的文学史著作如雨后春笋,现代文学史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传统的,现代的;稳健的,激进的;通俗的,先锋的。带有作者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文学史著作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书写格局。我们作为高校的几位普通教师,无能力也无资格在其中争一席之地,只想从高校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加大现代文学教学中作家作品分析分量,把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放在更突出的地位。为此,我们适当地压缩了文学史特别是文学理论、文艺思潮及其论争的内容,增加了短篇作品的评析和长篇作品的故事梗概的介绍。本书虽名曰“新编”,但在文学史的写作上,仍沿用传统的写法;在对文学史上各种问题的评价上,也不想标新立异。因此,本书的编写广泛吸取了前辈及同时代专家学者的许多研究成果,在此谨表诚挚的谢意。由于编写者的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与缺点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几个人集体劳动的成果。撰写的具体分工如下:
  绪论--宋玉华、张同俭
  第1章--宋玉华
  第2、4、5章--王佳玲
  第6、7章--张爱辉第3、13、15、16、18、21章--闫玮
  第9、23、27章--冀秀美
  第8、19章--杨立琴
  第10、12、14、20、22章、结束语--张同俭
  第11、17章--吴艳丽
  第24、25、26章--王义杰

  200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