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戏

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
   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

二、《琵琶记》
南戏之祖  元杂剧殿军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1、关于高明的评论资料:
   明·徐渭《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
   明·徐渭《南词叙录》: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指成《琵琶记》)。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旌之。
   明·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
   2、《琵琶记》故事的演变
 历史上的蔡邕:文人,博学多才;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义;
   《琵琶记》: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

   3、《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三辞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
   4、《琵琶记》的主题: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娘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5、《琵琶记》艺术成就:
   (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二)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
   (三)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 。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