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 白

  【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了解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本章比较难的地方是李白复杂的思想,只有深入了解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才能更好的理解李白的诗篇。对于李白的作品主要学习他的乐府、歌行和绝句。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1、李白的生平:①蜀中时期、②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謁漫游时期、③长安三年时期、④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⑤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详见教材261页)。关于李白的身世有很多疑问,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
  2、李白的思想:儒、道、侠、纵横家思想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
  3、李白的人格: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的精神风貌,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李白的乐府:
  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如《出自蓟北们行》、《丁都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象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作品讲读】
  ●《蜀道难》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李白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作。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括写出蜀道之难(突出“高”和“险”),以远古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来历,渲染了蜀道的神奇色彩和迷离境界,为下文具体描绘蜀道之艰险难行作了铺垫;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为第二部分,从蜀道的高峻难行、山水奇险来具体描绘蜀道之难;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主要写蜀地形势的险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纵使越过千难万险到达蜀中,但蜀中历来多为战乱割据之地,这是自蜀道之险之外的人为之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蜀道是更加艰难了。本诗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特色。全诗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暗示、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气魄宏大、语言雄健奔放,挥洒自如。在时间上由古到今,在空间上由远及近,情感上由浅入深,表现了由秦入蜀的道路之高、险、奇、难。
  二、李白的歌行:
  李白的歌行主要有《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作品讲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此诗题为登楼饯别,诗一开头就以两个长句子发端,抒发诗人郁积于心的烦忧,可谓破空而来,方东树谓其“兴发无端”(《昭昧詹言》卷一二)这实际上是李白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是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的精神苦闷的一种爆发。接下来两句突然一转,面对壮丽明朗的秋空,又引出作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由极端苦闷到开阔爽朗,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合李白的个性。中段四句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和谢朓诗歌,实际上是称赏主客双方,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又自然地关合题中的谢朓楼和校书。末段又回到现实中来,写出了对时局深深的担忧和无法一施抱负的愤懑心情。“抽刀”一联描写无法摆脱的苦闷心境,用喻精巧贴切。本诗共十四句,感情几经起伏跳跃,结构大开大合、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与诗歌结构的跳跃发展,很完美地得到了统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三年(744),李白“赐金还山”,结束了他长安三年的生活,开始第二次漫游。他先将家安置在东鲁,第二年(745)再次游吴越。此诗就是行前所作。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部分,以夸张映衬的手法概括总说天姥山。以瀛洲的传说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以五岳、赤城和天台的高大雄伟,激起人们的向往,为下文的梦游渲染了气氛。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为第二部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本段第一层,写梦飞天姥山的情景,作者以此将天姥山描绘得明丽秀美、清静幽涯雅、壮观奇异。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本段第二层,写梦中游山,通过想象联想,夸张描写各种险怪奇异之景。同时也以自己归仙境的渴望和追求,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本诗第二部分是诗歌的主体,主要写诗人梦游天姥山的经过、过程。描写层层推进,梦境步步发展。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写梦醒。正处于极宏大欢快的场面,忽然一收,情绪由高昂亢奋一下子转入沉闷忧郁,表现了诗人刚梦醒时的一霎时的痛苦之情,这既是对人间功名富贵的否定,也包含了人生如梦的慨叹。最后六句,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控诉,表现了诗人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是本诗写作的出发点。本诗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奇幻的梦境,并以梦境的最后破灭消失,暗喻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本篇与《蜀道难》同为李白浪漫主义杰作,是其诗歌风格之代表。二诗艺术手法多有相同之处。如丰富的想象、联想,大胆积极的艺术夸张以及语言的畅达等等。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等。明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诗薮》内编卷六)。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
   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3、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