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五代词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一)词的兴起与音乐、诗体演变发展的关系
  词产生在唐代初期,始于民间传唱的曲子词,后经文人的加工创造,形式逐渐固定下来。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它与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南北朝以来,由西北各民族和中亚,印度等地传入的音乐,与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著名的"唐乐",即"燕乐"。词就是随着燕乐的广泛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发展的结果。最初词与乐的配合是采取"选词以配乐"的方式,但因所选之词大多是句式整齐的近体诗,这种诗难于同新声曲谱协调,故而发展为"因声以度词",即依声填词,于是形成了句式参差的词。词体是在诗体嬗变的基础上确立的。
  (二)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体现了中晚唐时期民间词的特点。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边地人民爱国热情的;有反映妇女不幸命运和男女爱情的;也有歌颂皇帝功德的。在艺术上,风格质朴,语言清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乐观精神。
  (三)中唐文人词
  中唐以后,在民间词影响下,一些诗人开始写词,著名作家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他们的作品保持了民间词清新活泼,质朴自然的特色旷题材范围也比较广,对以后词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写得意境开阔,风格苍劲,寄意深沉,气氛悲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晚唐词
  (一)晚唐词的特点
  词到晚唐,发展成熟。填词成风,作家众多;词集出现,词调增加。但由于晚唐社会政治黑暗,一些文人精神消沉,生活领域狭窄,致使词的内容由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演变为反映男女爱情的一角。艺术水平得到提高,但苍劲雄浑的词风消退,而柔靡绮丽成为词的主要特色。
  (二)温庭筠的词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如《菩萨蛮》:
  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写了一个贵妇人从起床到梳妆穿衣的过程。通过描写她华贵的服饰、艳丽的容貌、娇弱的体态和百无聊赖、自我欣赏的动作,暗示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层妇女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长年独处深闺,感情得不到慰藉的苦闷。词中刻划人物感情变化细致入微,描绘人物情态鲜明生动,设色浓艳,用词华丽,表现出温庭筠用词富艳精工的艺术风格。
  温词另一类题材是反映闺妇,商妇愁怨的作品,它们把妇女的离愁别恨描写得相当动人,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这首词刻划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写了她由倚望到断肠的心理变化,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这首词写得清新疏淡,不事雕饰,意境开阔,情致幽远,情真意切,清新自然。
  温庭筠的词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首先是词的采色浓艳华丽,用词设色无不镂金错采,耀人眼目。其次是表现情思细腻绵密,善于把握妇女细微的感情变化,并把它细腻地表现出来。再次是抒情委婉含蓄,抒写妇女情思往往未歌先咽,欲说还羞。
  温庭筠在词史上有较突出的地位,从他开始,词律趋于严整,文采声情、修辞意境都有新的突破,使词走向成熟,成为一种与诗并行的独立文学样式。他的词对五代词和两宋婉约词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然而他偏于闺情的题材,伤于柔弱的感情,过于雌琢的词句,也给后代词人以消极影响。
  三、五代词
  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由于偏于一隅,政局安定,经济发展加之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和提倡,因而词在这两个地区发展起来,形成了我国词史上著名的两个词坛--西蜀词坛与南唐词坛。这两个词坛都受到晚唐词风的影响,因此,词的内容相近,风格相似,只有南唐后主词,有所突破。
  (一)西蜀词坛
  1、"花间词派"。西蜀词坛以"花间词派"为中心。"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芘间集》是后蜀赵崇祚辑录温庭筠等十八家西蜀文人的词集。花间派词人的词,题材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之事,男女欢爱之情。风格多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虽蹈袭温词后尘,但缺乏温词写妇女情思的真切,缺少温词委婉细腻的手法。内容变得更加颓靡,格调愈见卑下。其中只有韦庄、李殉、鹿虔展、欧阳炯等人的一些作品写得清新质朴,富有诗情画意。
  2、在花间派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他以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的词除写艳情外,还常写个人的身世之慨,感情真挚坦率,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淡疏朗,代表作品如《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通过描写江南景色的秀美和人物的佳丽,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丽,情意曲折婉转,和温词有明显的区别。
  (二)温、韦词风之比较
  在词的造诣上,虽然"温韦"齐名,但他们的词风并不相同,通过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两首词进行比较,就不难看出他们不同的词风。
  温词《菩萨蛮》通过写一个美女晨起梳妆娇弱慵懒的情态,如花似锦的容貌,以及美丽的服饰,表现这个女子孤独苦闷的心情。同中那明灭的金钿,乌黑的鬓云,雪白的香腮,艳红花面,金线鹧鸪,形成一种五光十色,富丽堂皇的气氛,充分表现出温词色彩浓艳、词藻华丽,充满脂粉气的"香而软"的特色。而韦庄的《菩萨蛮》在描写江南酒家女子的美则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前句用明喻,写女子的容貌美;后句用暗喻,写女子的肌肤美。全句通过人们常见而又可感的客观事物的自然美,来表现人物美,写得疏淡清丽,活泼明朗,语言朴素清新,明白如话。这与温词铺金迭翠、镂金雕琼的浓艳词风,迥然不同。
  在表达人物感情上,温词写得委婉含蓄、隐约其间,耐人寻味。如词的最后两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表面上是写女主人公梳妆好后,穿著新衣的情况,但内中却有丰富的含意。女子往罗襦上绣鸥鸪,体现着她的美好愿望,希望能象鹧鸪一样,夫妻常聚,相守不离。然而现实无情,夫妻不能团聚,目睹鹧鸪成双成对,触景生情,倍感孤独和凄凉。温词在表达人物感情上的婉转含蓄,于此可见一斑。而韦庄在词中的抒情则显露明朝,一语道破。如词中他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则开门见山地直接写出:"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正因为江南风景美、人物美,所以江南值得留恋,如果离别江南,那是令人遗憾的,词人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里直抒胸臆,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写得真切感人。
  总之,温词以浓艳而含蓄见长,韦词以疏淡而显露取胜。
  (三)南唐词坛
  南唐词的代表作家是皇帝和大臣,较有成就的有冯延巳、李碾,李煜。
  1、冯延巳(903-960),南唐中主李壕的丞相。他存词-百二十余首,是唐五代存词最多的作家,有《阳春集》。他的词在内容上仍然离不开妇女的闲愁相思,但洗去了温词的浓艳,近于韦词的疏淡,且长于抒情。代表作有《谒金门》,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曲折的情思,艺术性很高。其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为人所乐道。
  2、李璟(916-961),南唐中主。他的词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代表作有《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3、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在位十五年,过着优游的享乐生活。被宋俘虏后,"终日以泪洗面"。他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后人把他和中主词收在一起为《南唐二主词》。
  他的词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他帝王的享乐生活,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也有表现他多愁善感的词作,如《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
  李煜词的创作成就主要在后期。由皇帝到囚徒的生活骤变,家国身世之慨,个人苦闷之悲,在词中都有强烈的反映。《虞美人》和《浪淘沙》是他的代表作。
  李煜词具有打动读者感情的艺术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直接抒写自己失去故国的深沉哀痛,另一方面便是他运用了非常高妙的抒情技巧。首先,他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无保留地坦露自己埋在心底的悲伤与痛楚,以如泣如诉的声情去打动人们。如在《虞美人》中,诗人面对"春花"、"秋月"给人带来的绵绵无尽的长恨,直接抒发出"何时了?"的强烈喟叹。而对于不能忘情的帝王生活的回忆,一幕一幕,如在目前,永远也不会完结,作者又发出了"知多少?"的强烈感叹。而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则直接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痛感情。又如在《浪淘沙》中,诗人有感于美好的故国河山一经失去,难以再见,倘再凭栏远眺,徒增失望和痛苦,于是发出"独自莫凭栏!"的自我警告,并结合人生的体验,申之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慨,从而把诗人去国难归,家山难见的凄楚和隐痛之情倾于瀚墨。由于他词中抒写的感情具有典型性,因而具有感动力量。
  其次,他善于运用工细的白描,鲜明的对比,悲欢的映衬,贴切的比喻,高度的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把抽象的生活感受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有同身共鸣的艺术魅力。如《浪淘沙》中,"帘外雨潺潺,春意闹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三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人物感情活动的环境。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用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用高度夸张和贴切的比喻,创造出一种阔大深远的艺术境界,把抽象的悲情具体化、形象化,增加了无比的感人力量。
  再次,李煜词在语言上具有朴素自然、生动传神而又凝炼精警的特色,抛弃了花间词人镂金错采,艳丽绮靡的词风。
  李煜的词扩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法,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