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世纪文学鸟瞰

  中世纪文学的历程──三个时期──印度文学的影响──诸种新文体的出现──中印通婚的结果──辉煌无比的一个大时代──政治上的黑暗──少数民族的不断的侵入──朱元璋的起来──中世纪告终于正德的时代

  ○一

  中世纪文学开始于晋的南渡,而终止于明正德的时代,其时间凡一千二百余年(公元317-1521年)。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段的文学的过程是最为伟大,最为繁赜的。古代文学是单纯的本土文学,于辞赋、四五言诗、散文以外,便别无所有了。这个时代,却是印度文学和中国文学结婚的时代。在这一千二百余年间,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曾和印度的一切完全绝缘过。因为受了印度文学的影响,我们乃于单纯的诗歌和散文之外,产生出许多伟大的新文体,像变文,像诸宫调等等出来。在思想方面,在题材方面,我们也受到了不少从印度来的恩惠。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印的结婚,如果佛教文学不输入中国,我们的中世纪文学可能会是完全不相同的一种发展情况的。我们真想不到,在古代期最后的时候所输入的佛教,在我们中世纪的文学史乃会有了那么弘巨的作用!经过了那个弘丽绝伦的结婚礼之后,更想不到他们所产生的许多宁馨儿竟个个都是那么伟大的“巨人”!

  凡在近代继续生长着的文体,在这个时代差不多都已产生出来了。

  民间文学所给予我们许多大作家的影响,在这个大时代里也很明白的可以看出。

  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我们的中世纪,却是那样的辉煌绚烂的一个大时代,几乎没有一纪一年不是天朗气清的“佳日”。她不曾有过兼旬的霖雨,也不曾有过长久的阴晦无月的夜景。是那样伟大的一个中世纪!说起来便不禁得要令人神往!──虽然在政治上是常常的那样的黑暗。

  ○二

  在这一千二百年间的中世纪的文学,其历程可分为下列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从晋的南渡到唐开元以前。这仍是一个诗和散文的时代。但在诗和散文上,其思想题材,乃至辞语,已深印上佛教的影响在上面了。小说的前影在这时已可见到,但只是短篇的故事。《游仙窟》的出现,才真实的开始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在这个时代之末,七言诗已成为最流行的诗体。

  第二个时代从唐开元、天宝到北宋之末叶。印度文学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不仅仅自安于思想、题材或若干辞语的供给了;她们已是直捷的闯入我们文坛的中心了。印度所特有的以韵文和散文合组而成的文体,已在这时代成为“变文”,而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产生出很多伟大的作品。同时,许多新体的诗歌所谓“词”者,也崭然露出头角来。“词”的音乐,有一部分是受了印度及中央亚细亚诸国的乐歌的感应的;有一部分则为各地民间的产物。在散文坛上,这时也发生了一种革命的运动,即所谓古文运动的,起来打倒了既不便于抒情,更不便于论议、叙事的僵化了的骈偶文。其最高的成就乃见之于许多隽妙“传奇文”上。

  第三个时代,从南宋初年到明正德之末。这时,诗坛上是,于词之外,更有了一种新体的可唱的诗,所谓“散曲”者出现。许多儒士,已是无条件的采纳了许多印度的哲理到中国哲学里去。说书的风气,在第二时代仅流行于寺庙里,仅为和尚们所主讲着者,这时代却大见流行,有了种种不同的分化。短篇的以白话写成的小说,所谓“词话”的,以至长篇的历史小说,所谓“讲史”的,因此遂产生出来。“变文”的势力更大,一方面在“宝卷”的别名之下延长其生命下去,一方面更产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文体,所谓“诸宫调”者出来。戏剧这一个重要的文体,也在此时出现了。她最初是在中国的东南部温州流行着,后乃成为普遍性的。在北方,受了戏文及影戏等等的影响,并由诸宫调蜕化出一种别休的戏曲,所谓“杂剧”的出来。中世纪的文学乃告终止于诸种新的伟大的文体在发展得成熟的时候。许多伟大的名著,如暮春三月的落花如雨的新瓣,如秋日的霖雨的绵绵不绝的雨丝似的继续不断的出现。

  ○三

  这一千二百年间的政治和社会,常常陷于黑暗无比的深阱里,恰似和光芒万丈的文坛成一个黑白极显明的反映。中国民族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乃是古代期里诸作家所不曾梦想得到的。至少总有八百年以上,中国中南部是在不断的遭受着北部的诸少数民族的侵入的。其中有四百年以上,北方的全部被陷入少数民族的掌握之中。其中更有一世纪,乃至连南方的全部也都被一个游牧民族的铁蹄所蹂躏,所征服。所谓契丹(辽),所谓女真(金),所谓蒙古(元),他们此兴彼灭的不断的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着。而开其端者则为五胡的乱华。

  从五胡乱华的时候,汉族开始养成能够在少数民族的极大的压迫之下生存着的耐力和勇气。公元316年,刘曜陷长安。第二年刘联杀愍帝。司马睿便在江南自立为皇帝。是谓东晋的开始。世家大族纷纷的由中原逃到江南来。时时有志士们怀着恢复中原的雄心,但都只是若昙花的一现。中原及北部是陷入那样的不可救药的大混乱之中。五胡十六国,如万蛇在坑中似的翻腾不已。到了公元440年,北魏太平真君统一了北地,人民方才略略有些安息的日子过。其后北魏又分裂为东西魏,再变而为北齐和北周。南朝也由宋而齐而梁而陈的数易其主。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而有天下;过了九年,又平陈。南北二地始复见统一的局面。公元618年,李渊复代隋而建立唐帝国。一个更强有力的中枢政府,遂以形成。

  因了这四百年间是那样的一个不太平的黑暗时代,于是佛教的势力便乘机大为发展;上自皇帝,下到平民,殆无不受这个欲解脱人生痛苦的伟大宗教的洗礼。佛经的翻译成了最重大的事业。无数的文士们专心致志的从事于此。梵音的使用,佛家故事的改译,遂成了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且是对于后来很有影响的工作。

  ○四

  第二个时代开始于唐帝国的全盛时代。继于李世民的开创之后,李隆基的雄才大略,使得汉族和西方诸国有了更密切的关系。印度和西域的事物,急骤的输入中国来。特别是音乐,碰到了好歌善舞的李隆基,立刻便有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开始的见到新体诗的“词”的萌芽。但唐帝国对于外来民族仍是抱着羁縻的政策,且进一步而组织着正式的藩军。这政策的不幸的结果,乃爆发于公元755年安禄山的举叛旗。自此,天下又有了好几年的纷乱。但这个纷乱,却打破了大帝国的酣舞清歌的迷梦。在诗坛上产生了像杜甫、白居易般的大诗人。在散文坛上也开始发生了古文运动。惟中枢政府的统御力,自此便一蹶不振。军阀专横,民生困苦万状,乃至产生了许多空想的剑侠的故事。契丹开始表现其势力于中国的北部及中原。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而自立。五代不过五十年,而已五易其姓。石敬瑭等且皆借契丹之力以入主中原。于是这个辽(契丹)民族的野心乃更大。赵匡胤虽统一了天下,而于辽却是不敢“加遗一矢”的。公元1125年,宋与金同盟举兵灭辽。第三年,这个勃兴的金民族便又灭北宋而占有了北方的天下。宋高宗仅倚长江的天险而自保。又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五

  第三个时代开始于宋、金两朝的南北对峙。金虽是勃兴的少数民族,但入主北地以后,其文化也突然的达到很高的地位。当中原的艺术家们正纷纷的逃过江南来时,一部分没有迁徙得动的诗人们、小说家们,便在中原为金人而歌唱着,讲说着故事。其结果遂产生了像董解元的《西厢记》和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那么伟大的名著出来。稍后,便又由着大诗人关汉卿的大力,而创作了杂剧的一个新体的戏曲出来。同时,在南宋,说话人们正在创作他们的“词话”,永嘉的剧作家们也正在编写他们的戏文。

  正在这时,北方忽如流星的经天似的出现了一个更强盛的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民族。他们在几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指挥之下,铁骑所到,无不残破,遂建立了一个旷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国,竟包括了一部分的欧洲乃至印度在内。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过了四十五年,他们又一举而灭了南宋。在这个强悍的民族的统治底下,汉族人民的痛苦之深是无待说的。但文坛却并不见得怎样暗淡。那时的农村经济似是很充裕的。观于杜善夫的《庄家不识勾栏》,一个农夫乃肯不经意的费了“二百文”去见识见识勾栏里演剧的情形,其盛况是颇可由此明白的。大都和临安是两个文化的中心。杂剧和戏文在这个时期极为发达。长篇的历史小说也产生得不少。但这个蒙古大帝国却崩坏得很快。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兵逐走了元顺帝,恢复了汉民族的天下。在朱明统治之下的中国却也并不怎样快乐。朱姓诸皇帝是那样的专制和无理性!洪武、永乐,都是残忍成性的人物。文坛似乎反而较元代无生气。成化、弘治、正德诸代,比较的有复兴的气象。伟大的杰作也时时有产生出来。然一切文体经历了这许多年之后,都有些疲乏了;亟待需要一个新的转变。近代期的文学便在那样的一个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