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震地”蜜月

作者:韩 镇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从来都是在电视剧中看别人写遗言,不想记者和妻子娟刚刚结婚,也真真切切地写了一次遗言:“5月1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去往九寨沟路上途经茂县,遭遇塌方。韩镇、宋文娟祝好人一生平安。”当时,根本来不及慌乱,更来不及恐惧,尘土夹杂着石块向我们砸来。跳下客车后,妻子问我,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说,希望我们的父母不要太难过,到那边,我还会爱你。妻子笑了笑:“我们才刚结婚,我还不想死!”也许是我们的爱情打动了上苍,在前后车辆俱被滚石掩埋的情况下,唯独记者所乘客车的一行39人全部安全脱险。
  5月1日,我和在《潍坊晚报》做记者的妻子宋文娟在老家聊城茌平县举行了婚礼。和家人商量后,我们把新婚之旅定在了风景优美的四川九寨沟。
  不想,5月12日,在去往九寨沟的路上突发大地震,山崩地裂、沙石横飞、河道堵塞、房屋坍塌,废墟、鲜血、逃奔、呼号、救援……记者此时正在距汶川仅44公里的茂县盘山路上,山体滑坡,客车被砸,前后车辆俱被掩埋,但唯独我们车上39人安全脱险。没想到,我的蜜月之行竟是如此刻骨铭心。
  
  遭遇地震
  
  客车被巨大的石块连续砸了几秒钟后,车厢内突然黑了起来,尘土呛得人几乎要窒息了。不知哪位游客哭喊道:“完了,车子被埋了,死定了!”
  
  5月12日上午7点,记者乘坐旅游大巴由成都赶往九寨沟旅游,当时车上游客、导游和司机共39人。通往九寨沟的道路几乎全部为盘山公路。山路都是从山体的一侧斜切而建的,狭窄而崎岖,左侧是近乎直角的群山,右侧就是陡峭的悬崖峡谷,而峡谷底部就是奔流湍急的岷江。
  14时许,旅行团在茂县县城一酒店吃完饭后,继续向九寨沟方向行驶。二十多分钟后,当客车行至茂县县城西北方向约5公里时,我突然看到山上有石块滚落下来,由于一路上经常看到“小心飞石”的标示牌,我还以为这山上落下的石块就是所谓的飞石。此时,宋文娟也看到了石块并脱口而出“塌方!”司机罗师傅听到后猛加油门,意欲闯过去。几乎就在同时,大家发现客车前方的一大片山体都有大量石块滚落,车上几乎所有的乘客都在喊着同一个字:“退!退!退!”
  罗师傅本能地刹车、倒车,在石块的撞砸下,客车向后倒了大约十多米就撞到了后面的一辆微型面包车上,无法移动。
  这时,从车窗内眼睁睁地看着巨大的石头正向车子砸来,游客们都蒙了,手足无措。这时导游李锟大喊一声:“趴下!都趴到车厢过道里。”记者刚刚趴下,巨大的石头就不断地砸到车上,发出“砰砰”的声响,车子也随之剧烈地震动。前方10米左右处,一辆大货车的驾驶室部分已经被砸得严重变形,几秒钟时间,货车就被埋得不见了踪影。
  客车被砸了几秒钟后,车厢内突然黑了起来,尘土呛得人几乎要窒息了。不知哪位游客哭丧着喊道:“完了,车子被埋了,死定了!”
  
  写下遗书
  
  尘土夹杂着石块不停地向我们砸来,来不及慌乱,更来不及恐惧。我心里甚至迅速地考虑到自己有三种死法:要么被石头砸死;要么尘土把我们埋了窒息而死;要么石头把我们的车砸到岷江里淹死。
  这几秒钟时间对于我们这39名游客来讲,好像是过了几个世纪。终于,石头砸车的声音暂时停歇了,车厢内又重新亮了起来。我抬起头发现,靠近山体的车窗玻璃已被砸碎,玻璃碎片在车厢内散落一片,有两块大石头就横在记者刚才的座位上。
  车厢内的乘客有些慌乱,纷纷敲打右侧的车窗玻璃逃生。由于担心乘客都躲到车厢的右侧,导致客车偏重侧翻到岷江里,我随即大喊:“大家不要慌,听我和导游安排,老人和妇女先撤。”司机罗师傅打碎车窗右侧玻璃,车内游客陆续从车窗跳下逃出客车。
  妻子宋文娟掏出采访本,问我有什么要说的,我说,希望我们的父母不要太难过,到那边,我还会爱你。妻子满足地笑了笑,依偎在我怀里:“我们才刚结婚,我还不想死!”她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5月1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去往九寨沟路上途经茂县,遭遇塌方(记者注:当时还不知道是地震)。《齐鲁晚报》记者韩镇、《潍坊晚报》记者宋文娟祝好人一生平安。”
  
  冒险自救
  
  当大致摸清地震的间歇规律后,记者和导游冒险穿越飞石组织游客跑回到离事发地点大约两公里的茂县国际饭店,整车39名游客平安脱险。
  
  跳出客车后,大家才发现,我们所乘客车停靠位置的上方有一块整体岩石,挡住了滑下的土石,才使得全车39人逃脱被埋的危险,此时石头已经将客车砸得面目全非,车体也已经被掩埋了一半了。而地震前,位于我们客车前方10米左右处的大货车已被整体掩埋了,记者和导游、司机等几个年轻人想去挖出被埋的人,但山上又开始不停地大块掉石头,我们根本无法靠近掩埋现场。
  也许是老天保佑,虽然山上仍然在不停地掉石头和落土,但是都被上方的岩石挡住,39名乘客除了有两人头部受伤和部分人轻微擦伤外,其他人员皆安然无恙。
  在近乎绝望的两个多小时中,大家不停地拨打手机,但移动、联通、小灵通等所有的通信设备都没有信号。此后,山体塌方暂时告一段落,当大致摸清地震的间歇规律后,记者和导游冒险组织游客跑回到离事发地点大约两公里的茂县国际饭店,这里有一块较大的空旷地带,山上的石头暂时砸不到这里,整车39名游客平安脱险。
  
  再遭余震
  
  懵懵懂懂之中,不少人把身边篝火引起的烟雾误当作滑坡引起的尘土,纷纷起身逃跑。妻子宋文娟也抓住我的手撒腿就跑,跑出去没几步,我们就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
  
  到达茂县国际饭店时,已经是3个小时以后。饭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贵平表示,他将把饭店可以拿出的所有食物和棉被免费给游客使用。但由于饭店的食物也都是每天从成都运来的,存货并不是很多。
  13日凌晨,茂县下起了雨,气温骤然降低。一些游客躲进饭店已经受损的大厅内,一感到大地的晃动就立即蜂拥而出,一部分游客则打着伞围站在火堆边取暖。记者和一些游客躲在用树干撑起的防雨绸布下避雨,冻得瑟瑟发抖。
  凌晨4点左右,大地突然又抖动起来,左右摇摆让人无法正常站立,值班的人随即大声叫醒熟睡的游客。懵懵懂懂之中,不少人把身边篝火引起的烟雾误当作滑坡引起的尘土,纷纷起身逃跑。
  妻子宋文娟也抓住我的手撒腿就跑,跑出去没几步,我们就发现,自己根本无处可逃。第二天,我们通过广播得知,当晚的地震震级在6级左右。
  
  12日下午14时28分,韩镇乘坐的大巴车突遭飞石连续砸来。车厢内一阵慌乱,他第一时间站出来大喊:“大家不要慌!”同为记者的妻子宋文娟拍下这张照片。
  14日中午,茂县政府派人到达茂县国际饭店,说县城设立了游客接待点,于是我们决定在下午向县城转移。就这样,39名游客在冒险奔跑了大约4公里之后到达县城安全地带。
  下午到达县城,政府以及当地的百姓正在给游客搭建临时帐篷。时间紧,记者顾不上休息,和所在旅游团里的几个年轻人加入到了搭帐篷的行列中。在茂县县城,我和游客们一起,住在政府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由于我们团老人较多,而政府人手紧张,帐篷内没有木板和棉被。我和团里的一些年轻人四处寻找木板搬来了铺在地上,然后到老乡家里借棉被。茂县的老百姓非常好,他们自己的棉被也不够,但是仍然将不多的物资拿给我们。一位大妈知道我们晚上没有棉被后,冒着危险重新回到已成危房的六楼家里,从床上将自己盖的被子给了我们。
  15日下午,记者与当地的宣传部门取得了联系,并就地开始采访。由于条件有限,只能用纸笔写稿。虽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茂县通信和交通瘫痪,记者无法将稿件发出。
  16日,县城里终于开通了一个公用电话,供大家轮流与外界联系。记者在排队近5小时后,获得了40秒的通话机会,向家人和单位报了平安。当天深夜,当地终于断断续续地有了一些信号,记者接到报社领导的来电。在与领导沟通后,我取消休假,就地转为救援报道记者。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和妻子一边采访,一边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搭帐篷、维持秩序、搬运空投物资、营救伤员……
  21日,茂县的道路终于抢通。当我离开茂县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尽是茂县百姓冒死回到危房给游客抱被子,老大娘从半山腰上背几十斤的山泉水给游客喝,无数的解放军和志愿者穿梭于飞沙走石中抢救伤员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