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2期


“十目一行”的天才

作者:刘 墉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你听到雨声了吗?你听到雨声了吗?”
  1996年4月11日,7岁的美国小女孩杰西卡在电话里对她的母亲说。
  然后,杰西卡在父亲和教练的陪同下,坐上飞机的驾驶座,冒着雨雪起飞,几分钟之后坠毁,成为惊动全美的大新闻。
  前一天,杰西卡还对记者说,希望成为最年轻的驾机横越美国的飞行员。
  后一天,她在万千美国人的叹息声中,睡进了小小的棺材。
  我当时剪下了报上的新闻,夹在笔记本里,每次无意中翻到,都一惊,也都想:
  那是一个才跟我女儿一样大、刚进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我的女儿还在玩“乐高积木”拼成的飞机,她却已经受过40小时的驾驶训练,立志成为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到底是谁把杰西卡送上驾驶座?是谁鼓励她缔造世界纪录?是谁为她发布新闻?是谁给她无数的掌声?是谁逼她非得冒着风雪起飞?
  是谁害死了她?
  从“小时了了”的孔融、“能识之无”的白居易、“山近月远”的王守仁,到音乐神童莫扎特,古今中外不知传诵着多少天才儿童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勾勒出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众人惊叹声中露出得意笑容的画面。每个故事的背后,也都浮现出一些强势的父母或师长,为自己的虚荣,把孩子抛向天空。
  在美国大学里,我也教过这种“资优生”。十二三岁,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抱着教科书,坐在一群20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之间听讲。那小天才可以跟我辩、跟同学辩,说得头头是道,然后,在下课铃响之后,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有说有笑地离开,再一个人收起东西回家。每次看那天才孤独的背影,我都想:他是不是失去了什么、错过了什么,而且再也拾不回。
  过去我也迷恋速读,希望能做个一目十行的人。可是当我已经能看得相当快的时候,却产生一个困惑——那些美丽的诗篇和深奥的哲理,只有我慢慢吟咏和细细推敲,才能有收获,如果“一眼带过”,似懂非懂、学而不精,岂不是要错过许多精华?
  今天在报上见到一则美联社的消息,太妙了!
  英国出现了一位5岁能把脑中旋律化为音符、12岁为伦敦交响乐团作曲的神童。但是当这位名叫厄博的孩子3月1号发表作品《无言之歌》,获得两千观众的掌声,而被赞美为“莫扎特第二”时,他的母亲却很严肃地说:
  “看,莫扎特的下场,34岁就潦倒而死。这世上最危险的就是把孩子捧太高,可能让他到下个星期,都没办法恢复到脚踏实地。”
  各位年轻朋友,每当有人赞美你是天才时,请看看自己的脚,有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地上。你不可因此而轻飘飘地飞,反而要走得更实在!
  (辛麦摘自《皇冠》 图/潘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