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5期


兵荒马乱的十八岁

作者:徐 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我常常回想起2003年,我那兵荒马乱的18岁。
  
  1
  我每天在背包里装大沓大沓的CD,在自习课上整节整节地听,让那些吵闹的音乐陪我一起激烈和忧伤。我和兄弟们常常去校门口买冰镇啤酒,然后躲进胡同里边喝边说些怪诞离奇的话,之后放纵地大笑。常去学校旁的海天网吧玩CS,在回来的路上黯然抱怨“我今天被打死了N次”。也许我们都过于脆弱,绝望时注定要一遍遍地死去,虽然不一定是身体上的,可是久昌说那就是死亡。
  校长在大会上说,高三有个别文科班学生不务正业、吸烟酗酒、出入网吧、不学无术,是一群自暴自弃的扶不上墙的泥巴……我们坐在湖边,都很沉默。远处,一只鸟儿从草丛中起飞,姿势无比落寞。张烁忽然转过头问我:“徐鹏,我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对吗?”看着他脆弱而无助的眼神,我的心开始滴血。“是的。”我回答,“我们是一群迷失的孩子,就像那只鸟儿一样,找不到方向。”
  自习课上,久昌传给我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9”,还有一句话:“到了9月,就是大学开学的日子,我们就离开。”我看着那个笔尖滑动的轨迹,就快轮回到0时,突然下滑,就成了9,感觉像逃。
  
  2
  5月是我们最后的模拟考试。我愣在了原地,感觉“最后”这个词真的很绝望。
  高考的前一晚,爸妈带我去小城最好的泉林酒店吃饭,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我却没有任何食欲,忽然想起达·芬奇那幅《最后的晚餐》,我觉得自己像画里的犹大。
  那场厮杀中没有任何奇迹发生。高考的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甚至稍感简单,这就是我想象中的高考吗?就像至尊宝变身孙悟空后,才发现牛魔王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做完会做的题目,写上姓名和考号,然后那张试卷就不再属于我了。传说中的黑色6月就这样没有任何感觉地过去了,甚至没有来得及思考。当一切都沉静下来,生活回到熟悉的水帘洞中,孙悟空忽然发现,他已经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刚刚过去的一幕幕,仿佛只是个红色的梦,只有一些电光石火的刹那还在头脑中闪现。
  回首再望,几排零落的桌椅,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我的青春和属于它的岁月一起渐渐远去。忽然就想起了班主任常说的那句诗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找到久昌和张烁,穿过熟悉的小路,来到湖边,把考试时用过的纸笔抛到水里,看着它们漂浮或者下沉。青春,就这样把不知所措的我们遗弃在高考后的夏天。
  那天晚上,我们游走于灯火阑珊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有星无眠的夜,看着远处大大的挂钟指向零点,我们就在青春的尾巴上等待明天。梦里郑钧在唱:“没有永远,可还有明天,明天也许一切就会改变。”
  
  3
  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我在郊区南环山顶找到神志已经有些模糊的久昌,喝得烂醉如泥,吐得东倒西歪,手里还握着半瓶青岛啤酒。我过去把酒瓶从他手里夺过来扔到一边,背起他就往家走。在路上,我忽然问他:“姓杜的,你还认识我吗?”久昌满口酒气地答:“认得,你是杜久昌的兄弟,徐鹏不是?”他说完就吐了,吐得我满身都是,然后像个孩子似的趴在我背上睡过去。啤酒顺着衣领流过我的身体,那种感觉麻麻的,酸酸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忽然哭了。为这狗P高考狗P成绩哭,我觉得我们都太小孩了。
  分数线要比高考分数晚来一个星期,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的排名是什么样子。于是,奏着葬礼进行曲送走了6月,又在惴惴不安中迎来了黑色7月。整个7月我们都像受审的罪人,度日如年地等待命运的判决。广播DJ杨越播放着许巍的《平淡》,然后说再见,完美地落幕,或者明天再见。可是我们却要背负沉重的明天,一无所有地对着青春说永别。分数线下来那天太阳很猛天气很热,我刚刚洗完澡,妈妈面无表情地告诉我那个数字,之后就去做饭了。我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用湿毛巾包住头发给龙龙打电话。我沉默了许久忽然问他:“龙龙,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比绝望更加绝望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他说。
  “是希望!”我说。放下电话,毛巾上的水滴和着眼泪悄然滑过脸庞。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决定痛彻心扉时,现实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轮回。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选择坚强。
  18岁,也许我们注定要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慢慢成长。
  
  4
  张烁说“后来”是个很无助的词。可是后来,我真的逃到了这个有泉水的城市,18岁,我一个人。欣欣在山大,久昌在轻工,张烁在警校,龙龙在理工大。宽阔的校园只剩下我一个人,冷冷清清。
  放假时,我回到故乡,可故乡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再也没有青春、再也没有兄弟、再也没有爱恋、再也没有连绵的希望和绝望,曾经说好做一辈子的朋友都被风吹走了,散落在天涯海角。我走在来时去时的路上,看脚下斑斓的树影支离破碎,延伸在身前身后的远处,像18岁的青春一样乱七八糟。
  岁月久远,光阴寸断。我看着自己的手心,掌纹错乱不堪,苍白得就像昨天逝去的童年。耳机里,那个叫虚伪的孩子对我唱: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我的青春18岁,兵荒马乱……
  (孟宪忠摘自《吉林日报》2008年5月8日 图/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