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4期
香港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黄淑玲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璀璨灯光的另一面,这里仍是一处风光如画、山峦毓秀的地方。只是在都市发展下,美丽的事物是否能够保存?
今日的香港,五光十色炫人眼目。这个由小渔港发展而成的大都会,内在的美实在并不局限于人工化的雕饰。
星光与灯光
警号:都市光害令繁星失色。
现况: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全球黑暗天空运动展开,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照明系统,减低光害污染。
石墙树
警号:生长在护土石墙上的树是香港特有的景物。香港岛多山,发展初期,为兴建房屋,夷平了部分山坡,并用石块砌成护土墙,形成了一级一级的山坡,恍如巨人的阶梯。后来植物在石墙隙缝中发芽成长,形成了独特的石墙树景致。香港现有逾五百幅石墙,部分建成于1880年至1890年间,共植有一千多棵大树。在坚尼地城科士街可以见到一连二十多株百年以上的大树,苍劲挺拔地生长于石墙上,非常壮观。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护土墙都以水泥建造,不再是昔日的石墙。
现况:在城市重建发展下,一些石墙被拆除,老树被砍掉;亦有一些石墙被人以安全为由,用水泥填平,树木根部难以汲取水分及养分,慢慢步向死亡。
南生圈
警号:虽然在元朗北面的南生围,人们仍可以欣赏到候鸟飞翔的美景;但这里很多的基围、鱼塘及农地,都因城市发展而遭荒废。
现况:城市规划委员会制订了后海湾湿地发展原则,限制土地开发商发展湿地保育区,但土地开发商仍不时申请将持有的土地开发住宅(甚至以把部分土地改做保育区为理由)。
曾经美丽的海港
警号:1970年工业蓬勃发展,在欠缺监管下,工厂将不少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直接排放到维多利亚港。此外,多次填海工程将海港收窄,减弱了潮水的冲刷能力,令维多利亚港一度积聚垃圾并发出臭味。
现况:近年政府执行多项改善水质措施,已见改善,但后海湾内海及维多利亚港的水质仍值得关注。
都市的雀鸟天堂
警号:位于上水的塱原湿地,占地二十五公顷,是香港最大的湿地农田。在这里栖息了逾二百种的鸟类,包括稀有的彩鹬。然而,为缓解罗湖铁路深港两地过境运输的壅塞情况,运输局同意九广东铁发展上水至落马洲支线的工程,工程或需贯穿松柏塱一带的淡水湿地。
现况:环境保护署于2000年否决九广东铁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使工程未能进行。其后当局决定将原来贯穿塱原湿地的一段铁路工程改为兴建隧道。
别有洞天沙螺洞
警号:大埔沙螺洞是一处海拔高达一百七十多米的河谷湿地。这里有七十二种蜻蜓,包括全球十四种罕见品种、七种香港独有品种和两种全球首次发现的品种。山谷内部分村屋更是被列为二级历史古迹。原居民早于1979年便与土地开发商合作,希望开发这片土地,但鉴于沙螺洞特殊的生态价值,遭到环保人士反对。
现况:政府把沙螺洞大部分地方划为“绿化地带”、“自然保育区”及“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优先加强保育。
大泿湾
警号:西贡半岛东面的大浪湾拥有淡水湿地、溪流、草坪、树林、沙丘和红树林,生长了不少稀有的植物,也是候鸟的栖息地之一。
2000年政府建议把大浪湾大部分土地划作自然保育区,但预留8.23公顷农地做乡村式发展,引起登山人士关注,发起“保护大浪湾行动”。
现况:2006年政府公布将乡村发展区的范围缩小至1.9公顷,并强调会着重自然风景、生态和历史文物的保育。
闹市中的最后一片净土……
在这片土地上,有高山流水,有珍稀的昆虫及动物,有见证百年历史的古树,有曾经热热闹闹的村屋,纵使蓝天不再,但青山依旧。
这就是香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