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3期


个性飞扬90后

作者:christy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1990年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为在互联网上发现的知识宝库而兴奋着,他们正在打破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去挑战老师,并且在班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最终会越来越国际化。
  身上穿的是写着欧洲足球明星名字的运动服,下载的是每个星期一集的《越狱》,听的是50分(50Cent)的歌,看的是日本漫画书,中国现在的高中生将自己投入到国际文化中。这种文化使得中国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终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互联网给了中国青少年翅膀。”
  中国很多的年轻人正利用这些翅膀翱翔在网络的天空里,在一般人眼里,他们考虑的应该是学些什么、如何去学,以及对师长要尊敬。北京一所私人学校的老师赵红夏(音译)说:“如今学生们会问你‘为什么’,如果你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他们会觉得没必要接受你说的东西。在我那个时代,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些1990年后出生的中国青少年跟以前“很不一样”,北京一名刚满18岁的高中生Tony说:“我们有更多的方式得到资讯,我们之前那一代人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知道。”
  
  对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不断上升,而站在网络革命前列的年轻人渴望可以在国门以外体验生活。1999年,中国的网民只有400万;到了去年年底,人数上升到1.37亿。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所做的调查显示。在中国,7-15岁的中国青少年当中有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果单纯计算城市的青少年的话。这个数据上升到87%。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青少年家里都装有互联网。
  这使得他们有机会扩宽思想,有些是老师不会教到的东西。赵红夏老师表示,这使得他们越来越难教学生。她对记者抱怨说:“我越来越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已经懂很多了。老师们不得不一直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如果说教了6年书的赵老师都觉得跟上学生有点困难的话,年纪大一点的老师更觉得困难了。天津一中的年轻老师严明(音译)说:“很多40岁以上的老师都觉得不自在,并且对他们的学生所拥有的新知识感到不舒服。”
  于是,中国的老师们也不得不跟上不断改进的课程。自从1997年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让中国的教育系统逐渐从机械教学转移,转向更强调独立思考的西方教育方法。
  处于这股浪潮前端的是天津一中。这所学校今年打破以往的规定,用历史课来做试验。作为历史上的首次,天津一中的严老师说,学生们被允许去写跟教科书结论不一样的历史作文,例如反对殖民统治的义和团运动的政治意义等。
  严老师解释说:“如果他们可以很好地解释他们的观点,就可以得到高分数。”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历史课的试验只批准在3个校区进行,并且还只限于中学。严老师接着说:“他们是否允许在高考中使用这种方法还有待观察。”高考对于有志于人读大学的学生们非常重要,他们要凭此进人中国的大学学习。该校资深的历史老师王章民(音译)说,学生们很少敢越出界线,不敢拿高考来冒险。
  就是这种担心使得这个试验刹车。天津一中每年重点大学的录取率都很高,那里的老师表示,这种压力很大以至于尖子学生仍然不敢去挑战老师,或者在课堂外花太多的时间找话题。在一些普通中学,老师也不鼓励学生离题太远的讨论。
  北京高中一名17岁的学生习海辛(音译)说:“在班上,我们的讨论并不是太多。有时候我们想讨论其他东西,但老师有太多的材料需要做完,他会停止这个话题。”习海辛也同意,要班上五十多名学生保持连贯的讨论很困难。在中国,情况普遍都是这样。
  
  潜移默化
  
  习海辛还说,甚至老师也不满意他对互联网的好奇,虽然互联网依然在改变着他以及他那一代人,“我现在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他一边还列举着最喜欢的篮球队是迈阿密热火,最喜欢的音乐是节奏和布鲁斯,《蜘蛛侠3》则是最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像我这种年纪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听同样的音乐,看同样的电影。”
  天津一中的历史老师王章民说:“学生们学习外国文化,毫无疑问地,他们最终会越来越国际化。”
  不过,这种全球化的一代将会对目前中国作出些什么改变,还得看这些年轻人的态度和看法。
  北京高中生Tony自己也不大确定,“我不知道我们的个人主义会给这个环境带来多少改变。这种中国模式已经形成很多年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我们。我们还要生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则抱有更大的希望,他指出:“199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参与感非常强烈。他们的民主意识也更加强,这个趋势是毫无疑问的。”
  在天津一中,严明老师也是满怀信心,“如果这些孩子真的有机会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产生的效果跟在西方国家是一样的。他们更富有创造力,可以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不会照着别人说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