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瑞士的贫穷
作者:佚 名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众人皆知瑞士,如果追问瑞士的首都在哪里,多数人未必答得出来。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作为首都的伯尔尼,居然没有机场。
在现代社会,没有机场,等于阻拦很多政要和传媒的轻松进入,等于拒绝大量活动在这里举办。因此,各国民众很少有机会听到它的消息。人们更多地知道日内瓦和苏黎世,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旅客乘飞机到达这两个城市,然后立即转乘汽车,长途跋涉去首都。
我连想一想,都烦不胜烦。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又是国际金融中心,首都没有一个机场,实在有点荒诞。问其原因,瑞士朋友不好意思地耸耸肩,说是伯尔尼公民投票的结果,他们怕飞机降落声太吵。
“还有更奇怪的,”这位瑞士朋友说,“联合国欧洲总部在日内瓦,日内瓦在瑞士,但瑞士恰恰不参加联合国,也是公民投票的结果。”
不想交联合国的会费,倒也罢了,我听这儿的几位中国学者说,最不可理喻的是一些早已经过充分论证的大型交通项目,多年的基础工程完成,大笔经费也用了,一投票却被否定。投票者多数是不愿出门的农民,否定的理由既琐碎又具体,但只有这样的理由才能左右他们。
我觉得老是拿着这样的事情进行公民投票,看似民主,实则违背支撑民主精神的理性原则。在一个个人声鼎沸的投票之夜,那些显而易见的自私考虑,一次次压倒那些着眼于整个尊严的决策,瑞士也就暴露出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贫乏。
它让我联想到一些快速富裕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有充分的生存智谋,却缺少足够的文化道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虽然中立,却与纳粹德国有隐蔽的经济往来。近年来,瑞士又位居发达国家对贫困、受灾国家外援比例的末位,我也就不奇怪了。它缺少另一种更重要的富裕,虽然频频得利,却又频频露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命运。与瑞士相比,很多国家在近百年间连遭厄运,或蒙战火荼毒,或受恶魔统治,或被贫困控制。但是,灾难也会养育另一种成果,何况有些国家还有辉煌的精神文化遗产。
瑞士常常从反面证明,那些国家毕竟根基深厚。就像一个暴发户,常常在某些生活细节上反衬出别人并不寒碜。
(彭仕刚摘自《中外期刊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