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3期


面对面的高考

作者:刘 丹 肖春飞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2006年4月1日和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
  
  从“人纸较量”到“面面交流”
  
   这是一次新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学入学考试:考场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计时器。桌上摆放着前来面试学生的自荐信、个人基本信息表、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两封推荐信——至少一封为任课教师推荐,还有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
   与传统的高考不同,没有了答卷的写字声,没有了紧张难耐的考试气氛,“人和纸的较量”变成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里,这样的考场有150个,1185位学生分别走进此前电脑排位所定相应的5个房间,每位学生分别在5个房间进行15分钟“一对一”面试。总计75分钟的面试后,教授们将进行综合判断:此生是否能被复旦大学录取?
   跟以往高校实施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和5%“自主招生”等政策不同的是,此次改革的突破在于“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
   自3月2日复旦大学发布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改革方案以来,近6000位报名学生通过复旦大学申请资格测试,1208位学生入围面试,最终面试录取的300名学生,约占复旦大学2006年总招生比例的10%。
   值得一提的是,被录取的300名考生,还要参加6月份的统一高考,高考成绩对录取结果不构成影响。
  
  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
  
   行知中学学生蒋林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说,面试时,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提问者不拘泥于课本,社会关注度的考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要答好这样的问题,临时准备根本没用。面试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用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在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考指挥棒不改变,培养人才模式不改变,中国的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复旦附中副校长说:“学校大张旗鼓搞素质教育,紧锣密鼓搞应试教育,连校长都快成了人格分裂的人。复旦面试招生是一个信号,如果这种选拔方式达到一定规模,那么,从高中到初中乃至小学,大家都会重新审视:我该怎样培养孩子?”
  
  面试能够确保公平吗
  
   不少学生家长有一种疑虑:面试人为因素较大,公平如何体现?
   秦绍德说,复旦为此次录取改革做了体制保障和科学严密的程序设计,以确保这项改革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施行——无论是面试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考生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拒绝接收“条子生”,学校纪委将参与招生各环节工作,整个录取环节将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和媒体的监督。
   本次面试的专家均来自复旦大学,共170名(其中后备专家20名),专业领域涵盖了几乎复旦大学所有现有学科,专家都具有正高职称,其中院长、系主任20余人,像陆谷孙、姜义华、陈纪修、范康年、郭慕依、封东来这样具有“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全国精品课程主讲教授”等称号的资深教授和知名学者占了很大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在参与面试的专家评审团中,有30名长期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教师。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表示:面试专家和学生事先分别通过随机方式分组,专家名单、专家分组名单和学生分组名单均严格保密。面试当天上午7点15分,面试专家组和考生组在上海市与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媒体的监督下,通过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专家组和学生组的配对。经过两轮随机抽签和一次随机配对,隔断了专家和学生之间事先沟通的可能性,从制度上保证了面试的公正、公平。
   据悉,所有面试专家和工作人员都在面试前签署了保密承诺书;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回避措施,专家和考生都有权提出回避;所有面试过程均全程录音,专家面试记录和决议书将全部存档。
   值得一提的是,每间面试房间都放有录音笔,对考生面试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必要时将录音作为复议时的一手资料,“尽量不漏过一个未来人才”。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强调:在这项改革中,学校的声誉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少家长依然表示,面试成绩,教授的主观性较强,应该将家长代表也纳入监督队伍中,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高考本无错,错的是分数至上的录取手段
  
   对于“复旦模式”,教育界也有不同声音。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德广认为,要真正做到“自主招生”,就不应该让学生再参加统一测试。他说:“这么做,仍然是引导学生整天去应对考试和考分,这种增加学生负担的‘自主招生’还是不搞为好。”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表示,一定时期内,高考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主要形式,但需要建立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考与招生制度。
   秦绍德表示,在现阶段高校资源有限、社会公平关注度高的情况下,高校自主选拔前一定要进行测试,因为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必须有个合理的标准进行初步选拔。“按照国外大学经验,如哈佛、耶鲁,他们在自主录取前,对学生初步选拔,主要看考生‘中学水平考试’成绩,大多数高校认同的标准化考试。而我们没有统一的‘中学水平考试’以供参考。”
   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说:“复旦此次招生改革是一次有益尝试。自主招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集中录取制度。高考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以分数为惟一选拔标准的录取手段。如果将高考认定为一种标准化测试,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附:面试考题
  
   学生们认为最意外的问题
   1.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2.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说出全国政协常委的名字。
   4.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
   5.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6.你对“安乐死”有何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安乐死”?
   7.“两会”是哪两会?
   8.简述你理想中的宇宙。
   9.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学生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1.你一生中有否受到挫折?它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2.讲讲你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包括想要从事的行业和你的追求目标。
   3.不少媒体披露过医生收红包的事件,对于医德问题,你有何看法?
   4.你觉得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应具备哪些素质?
   5.如何用“文化指数”来衡量国家的实力?
   6.谈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7.面对企业的金钱诱惑,你会放弃科研吗?
   8.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有何感想?
   9.分析烟、酒、奶粉等出现造假现象的原因,并提三条解决意见。
  
   学生们认为最难的问题
   1.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对雷锋怎么看?
   3.交大的校训是什么?
   4.昨天的新闻有什么内容?
   5.你知道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吗?
   6.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
   7.八荣八耻的内涵和意义。
   8.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
   9.有人觉得探月计划劳民伤财,不适合中国国情,你怎么看?简述三条理由。
   10.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
   11.你怎么与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12.问一个问题难倒我,前提是你自己必须知道答案。
   13.创新对社会有何作用?
   14.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有何看法?
  (王博宇摘自《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