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挖掘心灵第一图

作者:毕淑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一位睿智老人说,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珍藏着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它储存在脑海的褶皱中,平时被大量信息遮挡着,好像昏睡的幽灵,但它是无处不在的,好像一纸符咒,规定了我们探询世界的角度。
   这话挺玄秘的,有点巫术的味道。我不服,挑战地问,可以当场试试吗?
   老人很谦和地一笑,说,一家之言。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我说,我恰好知道一个人的心底图像。您若说中了,我就信。
   老人淡然回答,行啊。
   我说,这个人啊,脑海里留下的最朦胧也就是最原始的印象是——一片无边的荒漠,尘沙漫天,苍黄渺茫。但他周围的小环境不错,好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有袅袅的香气环绕……
   说完,我看着老人,且听他如何分解。
   老人缓缓说,他的精神世界对立而单纯,沉重而简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充满疑惧,觉得人力无法胜天。宇宙不可知。人是孤独渺小的生物,基调混沌而迷茫。但他还会快乐而努力地活着,时时感受到温情和带着暖意的希望,寻找一个光亮安静芬芳的所在……
   说完后,老人问我,他是这样一个人吗?
   我抑制住自己的惊异,说,对与不对,以后我再告诉您。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您这种分析的基本方法。能教我一些吗?
   老人说,少许心得,不值多说。有点占卜的意味,但并不是街头的摆摊算卦。首先,静静地躺下,拼命想早先的事。意识好比柳絮,能飞多远飞多远。回忆的触角竭力向脑海深处钻,最后变得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片混沌最好。到了再也沉不下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猛地浮出一幅画。让他把这幅画讲给你听,然后……
   老人一一道来,我全身心紧急动员,照单接收。老人说,喏,基本思路就这些。剩下的事,看你的悟性了。
   我说,您可要传帮带啊。
   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像个居心叵测的探子,不断启发诱导各色人等,把他们脑海中留下的生命原初印象,挖掘出来,一一告诉我,由我再转达老人。老人娓娓道出其中蕴涵的深意,好似隔山打牛。至于那人真实生活中的脾气品行,老人完全不感兴趣,也绝不想知道。在他的眼里,每个人的图谱,就是性格之书打开的目录,他不过是读出来而已。
   开头不顺利。第一位男人所谈,简陋得像撕下的小人书碎片。
   那幅图像好像是一个黑夜,不知是灯灭了,还是眼睛得了病,总之黑暗围绕……完了,就这些。他干巴巴地舔舔嘴唇说。
   他那时黑暗,我此时也黑暗。到处像泼了墨汁,如何分析?只好拼命启发他再想深入些。搜肠刮肚半晌,他补充如下:我摸着黑,仿佛找到一碗粥,就把它喝下去了。我妈妈走过来,眼泪洒在我脸上。很凉……喔,就这些,再也没有了。他坚决地结束了回忆。
   真是老虎吃天啊。我沮丧地请教老人,老人说,唔,足够了。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一生都在寻找。他对自己终极寻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本人也闹不清楚。在这寻找的途中,他会得到温暖和利益的回报,他会很珍视亲情。但这些并不能缓解他寻找的焦虑,冲淡他的悲哀,解释他周围的茫茫黑色。
   我频频点头,最终也没有告诉老人,那是一位苦苦求索的哲学家的心底图像。反正老人并不需要他人的验证。
   一位依旧美丽的中年女企业家告诉我,世界在她眼里,是盘根错节的森林,热带雨林,遮天蔽日的。她在摸索着走,有时是爬,到处都有陷阱和叫不出名字的昆虫,很华丽也很狰狞……下着雨,很冷,有大毛毛虫发育成的极冷艳的蝴蝶在脖子后面盘旋……
   我对这幅图像的真实性,抱有深刻的怀疑。她祖籍北方,从未踏到北回归线以南,能想像得出热带雨林的具体模样吗?还有,毛毛虫和蝴蝶,这样复杂重叠的象征物,也是现实世界中鞭长莫及的。她的叙述,更像一场梦境,一个幻觉。
   但女企业家谈话时的郑重神态,使我无法贸然认定她在说谎。
   老人听完我的转述与疑问,首先说,这是真实的。心灵的真实,不仅仅是亲眼所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浓缩升华后的感受。哪怕你说图像尽头,是一幅外星人联欢的图画,我也确信无疑。人的感受有一种特质——无比忠诚。出于种种的利害关系,它可以欺骗别人,但它为自己保留下的图谱,却不会是赝品。这位女性对世界的看法,是荒诞奇诡而又不乏夺人心魄的诱惑与美丽,她应该擅长打拼,奋斗出了很好的成就。她好强,勇于挑战。但在不断的挣扎寻觅中,又感到巨大的孤独与人世的险恶。她臆造了一片热带雨林……
   我无话可说。老人就像与那女人相识了一百年,用电脑扫描了她的整个人生,留下一纸谶语。
   随着积累人们心底第一幅图像数量的增多,我渐渐发觉探索源头的奥秘,对每个人是一次心灵的剖析和飞跃。知道了自己眺望世界的基本视角,便有了揭示自身很多特点的钥匙。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它,却可以因此变得更加理智和从容。
   老人有一天对我说,你第一次对我描述的那个人,就是在沙漠中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是谁啊?你还没有告诉我。
   我说,那个人就是我。我母亲抱着我,行进在从新疆到北京的天地一色的途中。
  (隆昌忆摘自《养心的妙药》图/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