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难忘的篮球教练

作者:冯骥才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高中毕业后,我进了天津篮球队。当时担任天津队教练的是著名前锋张栋材。张栋材任教,很欣赏日本的“大松博文训练法”,即超强度训练法,同时又极力强调“要用脑袋打球”。这一点,我的体会又深又有趣。
  记得一次和山东队比赛。对方有个后卫,个子小,非常机灵。他善于用“阴招”。当你抢篮板球时,他就悄悄用手指夹住你的短裤边儿,这就能制住你了,让你不敢弹跳。就这样,我好几次被他这个小个子“摘了帽”,抢走了球。观众当然不知道我的“苦衷”,大声喊:“11号傻大个儿,下去!”张教练就把我换下来。
  下来之后,我对张教练说:“这不怨我,他用手捏我裤子边儿,我怎么跳?”没想到张教练反而斥责我说:“你的脑袋呢?想办法去!什么时候有了办法,什么时候再上场。”
  人的聪明一半是给逼出来的。很快,我就有了办法。我跑到游泳队借了条游泳裤,黑色的,很紧。我把这游泳裤穿上,外边再套上运动短裤,并且故意将腰带弄松。上场之后,我不但不躲避那小个子,反而去靠近他,紧贴他。终于在抢篮板球时,他又用手指夹住我裤边,我猛地向上一蹿,短裤被他一直拉到脚脖子上。全场先是一惊,随即大笑,那小个子自然被罚下了。
  比赛后,张教练说:“我早看到他扯你短裤了,我换下你,就是让你想办法。打球主要是用脑袋。有人说,咱们是体力劳动者,其实咱们也是脑力劳动者。”
  尽管后来我离开了体坛,走上文坛,但他的那些话语,那些思想与智慧,是不能忘记的。
  (史顺利摘自《光明日报》2006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