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刘教授和他的女儿
作者:蔡 赋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上个月,为集资安装宿舍楼宽带网,我上门找隔壁的刘教授。我刚坐定,就见他的女儿可可用碟子给我端来一个已经削皮的苹果。
才七八岁的孩子,居然会削苹果,而且这么温文尔雅地送到客人面前,真难得。我连声夸奖她懂礼貌,会干活。她抿着小嘴笑着,回头问她的爸爸道:“爸爸,早上买面包和现在削苹果,一共2元,给我吧。”
我暗暗吃惊,怎么这小孩做点家务就要钱?刘教授笑了笑解释说,这是他为女儿参加劳动而订的家规,已经实行一年多了。他说这样做,既可培养女儿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她的商业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她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他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商业意识越强越好,要让她知道不干活就没得吃,没得穿。”
我笑问可可做家务赚了多少钱。她含羞带笑的说,大约得了850元,接着就一一告诉我,洗一次碗2元,倒一次垃圾1元,扫地2元,拖地3元,晾衣服2元,买面包1元……都是当天兑现。刘教授接着说,她劳动所得的钱都由她保管,由她开支———当然要事先报批。说到这里,可可抢着说:“春节到桂林旅游,我自己出了600元,不够的,才由爸爸贴。”
我听了连连点头赞叹,想起自己的儿子,16岁了,连每天洗脸的毛巾、热水还要大人准备,很是感慨。
临别,可可对我说:“蔡叔叔,你家的垃圾,以后都由我来倒,价钱跟我家一样,好不好?”见我犹豫,她又补充说:“每晚7点半,我准时到你家,好吗?”
我握着她的小手笑道:“不愧是经济学教授的女儿,真有商业头脑呀。”
第二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听到有人敲门,起身一看,是可可。我开门问她做什么,她说:“倒垃圾呀。叔叔,你怎么忘了?”啊,我恍然大悟,不禁笑道:“我昨晚好像没答应你吧?”老实说,我不想让她倒,不是心疼那几个钱,而是怕人家误会,自己为了清闲而让人家七八岁的女孩当童工。
“我昨天说的时候,你没有说不同意吧。我爸爸说,你当时笑呵呵的,这就意味着同意啦。”
“这么说,你爸爸也同意?”
“当然同意,他还要到另外4家问问,要我把咱们这层楼6户人家的垃圾都包起来呢。”
我让她进屋后问:“这么做是不是太辛苦?会不会影响学习呀?”
她说:“我爸说过了,倒6家的垃圾,也就那么20分钟左右,不会影响学习。如果这样,我一天大约就有9元的收入。”她刚说到这里,只见刘教授进来接着说:“三九二十七,一个月就是270元。270元意味着什么呢?可以买低档大米270斤。别小看呀,三四十年前,在我的家乡海南农村,270斤大米就是两口之家半年的口粮啊!”
啊,这位月收入达4000多元的经济学教授,说的话就跟农民一样。
文/《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