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唐天池




  “唐老师,你为什么总是能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新想法?”每次参加完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后,总有老师这样问我。而我的回答都是一样:“要多从其它学科中借鉴,并带到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实践。”
  年轻的我,标准的“80后”,还未褪去稚嫩的“外衣”却已经成为淮安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多项荣誉集于一身:淮安市小学青年教师十项基本功全能大赛第二名,淮安市首届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第一名,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历年来,我所辅导的学生荣获各级各类信息学竞赛一、二等奖达100余人次。2005年,我执教的《我向往,2008,北京》一课开创了淮安市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先河,为全市推广网络环境教学提供了一种模式。教学之余,我总结撰写的多篇课堂教学论文也见诸《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脑教育报》等报刊。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这些荣誉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甚至有人曾经断言我做教师做不长。朋友们了解,学生时代的我一直把教师职业当做当初中考失利后不得已的选择,为此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五年的师范生活。毕业后,凭借出色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我幸运地被急需信息技术教师的单位相中,稀里糊涂地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工作后,第一次看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时,我开心地笑了——从没想到当教师竟能如此轻松,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我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就在我自以为现有的水平对付小学的课程肯定绰绰有余的时候,第一次上课却被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教材中第一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的历史与未来》,由于自己过于自信,又对课程教材教法没有任何研究,站在讲台前的我几乎是照本宣科地读了一节课,太多的名词术语与遥远的史实让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室里不断“制造事端”,而我所能采取的只是一些强制的手段!几遍同样的课上完(由于专业的特殊。我一节课要上好多遍),我愈发讨厌学生,也愈发讨厌上课。当时正好学校有关电脑方面的事情多,而我又是学校唯一的信息专业教师,我便“顺理成章”地经常以加班做事为借口逃避上课,甚至产生了“只需要把学校安排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至于教学反倒在其次”的想法!
  然而就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为自己的疏忽与放任付出了“代价”,同时也激发了我的第一次成长。那是市教研室专门召开的各门学科的期末总结工作会议,我作为当时市里为数不多的信息科班毕业生被要求在会上总结汇报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接到通知时,我傻眼了:一学期以来我基本上啥都没有研究。但任务不能不完成,为了投机取巧,我直接向其它学科的老师讨教如何进行总结,然后凭借自己的大脑想当然地创造出一些内容。结果,在最后的汇报交流中我笑料迭出,对比别人的材料我才发现自己不仅完全颠倒了这门学科的培养目标,甚至分不清素养与技术谁更重要。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简单的电脑操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片空白……当时的我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教研员老师可能看出了我的尴尬,在会议的最后还是刻意地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并热心地向我推荐了《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书籍和杂志。
  带着挥之不去的尴尬,我利用一个寒假时间翻阅了这些专业书,没有想到竟然完全改变了我对课程原有的许多看法,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从评价方法到能力培养,从操作技能到提升素养……我忽然发现上学期自己是在误人子弟。
  第二学期开始后,我不断地用寒假时学到的知识结合教材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变追求“技术教学”为重视“素养提升”,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与反馈,给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慢慢地,我的课堂不再枯燥,学生也比以前更有学习的兴趣,与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让我高兴不已!然而,就在我沉浸在每一次成长带来的幸福中时,又被泼了一盆冷水。学校第三届“青春杯”赛课,我自信满满地上完一节自认为高质量的课,竟然被评为三等奖。我不理解,甚至很生气。我找到了分管校长倾诉我的疑惑,他语重心长地劝我并客观指出我的一些问题:“在所有比赛选手中。你这一节课不仅不出色,而且在许多环节上都有问题,你应该多读些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的著作!你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违背。新课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你几乎是整堂课都领着学生东奔西走;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而你完全是依赖教材,生搬硬套……”后面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我不相信自己真的像校长所说的那样。周六周日两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乎没吃没喝,反复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出一个结论——肯定有人在故意“整”我!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揭开真相——去他们的课堂一探究竟。于是,接下来我便利用学校的“教学演练场”挨个“走访”跟我同台竞技的对手。他们发现我去听语文或数学课时都很惊讶,甚至有人认为我是想转学科,谁都不会想到我竟是为了一个“三等奖”而去现场“取证”。几节不同学科的课听下来后,我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他们上课的不足,内心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判断。一次正当我在听课时潜心搜集“证据”的时候,分管校长走来递给我一本书——斯摩尔的《心态决定成败》。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半个月后我开始翻看这本书,随着页码的增加我的内心越来越不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不安。“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素质”,而自己呢?正在用消极的心态做着“灰暗”的事情……我开始隐隐觉得这本书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果然,当我看到最后一页时,一张纸片轻轻滑落,是分管校长的笔迹,“相信聪明的你看完后定会有所收获!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你一定可以发现不同的美!祝读书愉快!”当时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随即拿出自己前面精心收集的“证据”付之一炬。校长是怎么知道我的事情我没有追问,我认为也没有追问的必要。再三思考后我决定继续去听课,不过这时的我开始学着用积极的心态静下心来欣赏他们的教学,这才发现真正的事实并非自己此前所坚信的那样,在他们的课堂面前,自己的不足显得太多:上课的语言缺乏张力,情境的创设牵强附会。课堂导人生硬而缺少童趣,等等。
  慢慢地,各科老师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以及语文老师抑扬顿挫的说话风格,数’学老师环环相扣、丝丝入理的推理论证过程。英语老师独具匠心设计的课堂游戏,音乐老师的多才多艺都让我为之着迷……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不知不觉地我也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中套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今天我把教材变成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明天把教材改编成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每一次改变都让我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新的收获促使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新的理解。与此同时,我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微》一文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上。拿到样刊与稿费的那一刻,我兴奋地去向分管校长汇报。听完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