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公开课推我成长

作者:周智宁




  蓦然回首,走上讲台已16年,其间的许多时光都化作了一段段的45分钟,上了数千节课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是在不同学校执教的各级各类公开课,当时课堂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回想那一节节课,心头仍能涌起一股激情和温暖。
  
  在一节节的公开课中,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手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先后被评为区青年骨干教师、区青年教学标兵、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可以说,公开课是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印象最深的公开课
  任教以来,执教的第一次重要的公开课,是14年前举行的区级初中政治学科好课评选的决赛。从片(周围几所学校组成教学片)上出线后不久,接到通知让我12月4日下午去参赛学校领课题,5日上课。领到课题后,匆忙坐车回学校,同组的老师一起出谋划策:集体备课、设计教案、准备当时能准备的电教器材——投影片、录音带。理清了大致思路后,同事们陆续回家了。我一人在办公室独自揣摩:新课如何导入才能引人入胜?过渡如何衔接自然?重、难点怎样突破?……一遍遍地说给自己听,感觉不顺口或不顺耳的话,马上进行调整,终于对教材越来越熟悉,自信心也在一点点增强,起承转合“磨”得差不多了,才回宿舍休息,临睡前,把第二天上课需要准备的物品全部收拾整齐,教学流程又在头脑里放了一遍“电影”,才放心睡去。
  第二天赶到上课学校,走上讲台面对陌生学生倒也不紧张,按照昨晚的设计,娓娓道来;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即兴演唱了一首歌曲,播放了两段自制的录音带,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顺利等来了下课铃声。特别让人惊喜的是,可能是准备的时间都比较仓促,进入决赛的老师们未能上出最好水平,初出茅庐、年龄最小的我竟然获得本次比赛中的唯一一等奖。
  本次公开课的最大收获就在于对如何在短时间把握教材、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开始有了清晰的思路,自己的备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琢磨政治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最难的公开课
  2000年5月9日,我又执教了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那一年,我参加了南京市第三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经过了材料审核、书面考试及说课后,4月30日我终于接到了上课的通知,这也是本次评选的最后一关。这一次上课的课题是《热爱祖国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五一期间我全力以赴忙于备课,当时地处农村中学,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用肯定比不过别人,我只能因陋就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准备就绪后,对于关系“成功的一半”的新课导入总觉不满意。
  原准备了一段录音,但想到学生在静静听录音,气氛未免沉闷时,于是决定放弃。又想到用时事新闻导入,因为2000年5月9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周年纪念日,届时一定会有大量的报道,再仔细想想仍觉得不妥:太严肃了,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不如放到新课讲授时联系这一内容倒还能掀起一个高潮!这一方案又被否定了。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决定用唱歌来导入新课,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的第一首歌就是《国歌》,在征求同仁们的意见时,有人提出唱国歌时,学生要不要起立?如果起立,再坐下,是否有些乱?经他一提醒,看来国歌又不便唱了。当然,有了唱歌的思路,歌曲倒容易挑选了,最终我选用了歌曲《大中国》进行导入。
  那天在南京市第六中学的课堂上,我和学生边唱歌边打拍子,师生间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了许多,那一天我是唯一没有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的老师,但上完后,从学生兴奋的脸上,我感觉还不错。
  煞费苦心的导入,最终有了收获,那一年我如愿入选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这节课让我深深感到:好课是磨出来的!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说法, 其实上好一节课同样需要好好打磨,教材、教法、学生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揣摩,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精益求精,课堂教学无止境。
  
  收获最多的公开课
  2005年10月20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题为《活动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市级公开课,来自各区、县的100多名政治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前,考虑到本节课是活动课,并且是自己所带的班级,我从学生中挑选了两名主持人来主持本节活动课,当时还不很放心,毕竟是一堂市级公开课,担心学生不能应付课堂上的意外。
  我只用了一条谜语“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谜面,打我国的一条基本国策”。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回答“对外开放”中顺势导入新课后,就把话语权交给了两位小主持人。在两位小主持人的主持下,一切均有条不紊进行。当学生们纷纷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变化的材料后,两位主持人灵机一动,就“改革开放以来你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话题,现场采访了两位听课教师,其中一位老教师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说着说着竟然泣不成声,场面非常感人,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而另一位南京市六合区的教师则给大家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六合发生的巨变及其家庭的变化,让大家感悟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这一真理。
  这节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走访了当地新闻单位、规划部门、江宁大学城及一些工商企业,收集了大量文字、图片及视频材料,经整合后,在同事的协助下,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本节课后,我把上课的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反思,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开课的课件,当场被一些听课的老师拷贝走,在后来的其他公开课上,一些资料被不断“转载”,随后在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了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稍加整理后,也在案例评比中获奖;后来,两位小主持人的现场采访总在我眼前浮现,感觉不写出来不痛快,几易其稿后,一篇教学感悟《课堂因学生主持而更精彩》终于写成,并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发表。而我的谜语导入新课方式,也进入了另一位老师的论文。这一节公开课所带来的一连串收获,真让我始料未及,不由想起了一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看来,倾注了心血的公开课,真是一座“金矿”,只要你用心去“淘”,就总会有收获。
  当然自己所开设的公开课并非都是成功的,有时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时,由于对学情不了解或问题设置不当,也出现过“令人窒息”的冷场;有时为了追求“原生态”的公开课,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些“活动”的开展也并不如意。但在对这些课进行反思后,同样感觉有收获。
  经过各种公开课的打磨,我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变得越来越清晰,上完课以后,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促使自己精益求精。教学智慧就在这样的磨砺中渐渐生长。
  每次公开课后,我都要对公开课进行反思,反思得与失,力争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促进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一次公开课后,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等“附属物”随之而来,真有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每次接到公开课的任务,我都非常激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开课的准备中去,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苦思冥想如何掀起教学高潮;同时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引领,从而赋予公开课更多的理论色彩和导向,力求让学生、听课教师有所收获。真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
  但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公开课后,我都会感到在教学过程中留下颇多遗憾,特别是有时课后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个别环节的处理让人汗颜,而这些不足也让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在一节节的公开课中,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手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课堂上的一些感悟、案例经加工整理后,有30余篇公开发表。
  回眸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我要感谢公开课,它促我反思,催我奋进,推我成长!
  (作者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邮编:211100插图:姚腊远)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