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为去世教师降半旗
作者:林 曦
半年后的一天早晨,我乘校车来到学校。刚下车,就感觉校园的气氛有些异样:男生们没有像往日一样追逐打闹,而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一些女同学三三两两地在一起小声说着什么,有的还流着眼泪。
这是怎么了?我小声问一个相识的同学才知道,昨天下午,我们的数学老师史密斯先生在和同学打篮球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我很吃惊,这位老师才三十多岁,讲课特别好,而且特别幽默。他在课堂上活泼得像个可爱的大男孩,手舞足蹈,有时还带着表演,站着讲累了就坐在讲桌上,甚至坐在椅子上把脚放到桌子上。不论哪个同学讲出一点点粗浅的想法,都会得到他的鼓励,然后他会按照这个同学的思路,认真地分析、展开,阐明深刻的道理。这么好的老师,前天还在给我们上课,怎么会离开我们了呢?想着想着,我的泪水不由得也流了出来。
第一节是英语课,老师走进了教室,眼睛红红的。她低着头给我们讲课,才讲了几句就忍不住哭出了声;不少女同学也趴在桌上小声哭了起来。课没法上了。老师简单地说了几句,让我们自己看书,就离开了教室。
第二节课是历史课,老师是一位岁数较大的先生,他说昨天他失去了一位好同事……第一句还没讲完,就站在那里泣不成声了,教室里的同学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控制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我擦着眼泪,想调整一下情绪,起身走出了教室。在走廊里,我发现其他教室也没有讲课,同样传出哭泣的声音。
第二节课后,我们就接到了校长作出的决定,为了哀悼史密斯老师,学校降半旗,全校停课一天,校车提前送学生回家。我惊呆了:校长自己做主就能让全校停课一天,我在国内从来没有听说过;而将学校的国旗降半旗默哀,更是国内的校长们无权决定的。在美国,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
放学前,每个学生都收到了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今天全校的孩子遇到了他们熟悉的人去世,这可能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他们不知道怎样理解死亡,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特别是这位去世的老师教过的学生更是如此;一些高年级学生的悲伤表现得比较含蓄。请家长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尽快恢复到从前的样子。
同学们没有马上离校,而是自发地为史密斯老师组织了募捐活动。大家纷纷捐款,我也把身上带的钱放进了募捐箱。
接下来的几天,学校的各个学生社团纷纷组织了为史密斯老师募捐的活动,如数学俱乐部制作了数学符号“∞”造型的别针进行义卖;我所在的环保俱乐部举行了学生和老师的篮球比赛,入场券每张3元,共募集到了200多美元;学校艺术俱乐部的学生,代表全校学生送去了一幅史密斯老师的艺术像。
史密斯老师的葬礼没有在学校举行,也没有通知同学参加。一周后,史密斯老师的夫人处理完丈夫的后事,专门来到学校,通过学校电视台的闭路电视,感谢老师和同学们为史密斯老师所做的一切。
她说,史密斯生前,在家里是一位好丈夫,是他们三岁孩子的好爸爸;在学校是一位好老师,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他已经带着太多的爱离开了我们,但是今天大家给他的爱,坚定了她要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抚养孩子的勇气。史密斯夫人非常坚强,她在我们面前没有流泪。
(摘自2008年1月30日《北京青年报》插图:廖新生)
责编: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