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高考“状元”调查
作者:佚 名
煎熬仍在继续。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考生们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对答案、估分数……几乎每个考生都在焦急等待高考分数公布的那一天。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军万马下,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杀将出来,成为“领军者”,他们被人们热捧为———“高考状元”。
而就在今年高考的前3天,一份名为《1999-200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状元”知多少
据记者了解,这份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完成,这也是该大学评价课题组连续第2年发布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赵德国是课题组组长,也是校友会网的总编。据他介绍,此次的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06年10月1日开始,至2008年4月30日结束。“我们的目的很简单,”赵说,“就是想通过调查我国高考状元的性别构成、姓氏构成、就读高校、就读专业、就读中学等状况,为考生及家长,为教育工作者,为有关部门教育资源分配与决策提供参考。”
据赵德国介绍,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对象为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高考状元,状元包括高考考试原始分状元和加分状元,“调查到的高考状元共有653人,约占1999—2007年状元总数的98%。”
变味的“状元”
蔡言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前几年对“高考状元”的疯狂追捧相比,这两年的“状元热”一直在降温。尽管如此,各校对“状元”的录取竞争却日益白热化,其中“招牌”的意味更浓厚一些。“虽然以北大、清华等为首的一批历史名校,在状元争夺战中仍享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已受到来自香港地区甚至国外高校的冲击。”蔡言厚说。
因此,每年高考录取时间一到,北大、清华等名校都会到各省区“扫荡”一番,优先录取各地的“状元”,留给其他高校的就是排名在百名之外的考生。哪所地方名校若是能搜罗到个把“漏网状元”,那是要敲锣打鼓狂欢的。
蔡言厚说:“我们建议,普通高校没有必要与北大、清华等历史名校‘同台竞技’,也没必要与海外高校‘一决雌雄’,而是要明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扬长避短,这样照样能培养拔尖的优秀人才。高校的竞争,不是比牌子,不是比历史,而是比发展,比特色,比人才培养,比贡献。”
女状元将“独步天下”
调查显示,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中,总体上女状元略多于男状元,占51.45%。在1999—2004年,男状元还占有相当的优势,除2002年外基本上都在50%以上;但自2005年开始,男状元人数所占比例逐年减少,2007年,男状元比例不足40%,仅占37.21%。
“阳衰”之下,女状元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从1999年的33.82%上升至2007年的62.79%,上升近一倍,势头迅猛令人刮目相看。将来几年,可能会出现高考女状元“独步天下”的态势。
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7年高考状元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还处于领先优势,约占63.47%。但文科状元中女状元已处于领先地位,约占64.43%。文科状元已是女生的天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男生在理性思维上更占优势,女生在感性思维上优势明显。
详细分析历年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构成后发现,1999年男状元处于绝对的领先优势,约占86.11%,但是到了2007年已下降至53.06%;而女状元比例则由13.89%上升至46.94%,上升近3倍,令人刮目相看。再详细分析历年文科高考状元性别构成,发现1999年男女状元还“旗鼓相当”,男状元47.06%,女状元52.94%;但是到了2007年男状元仅占20.93%,而女状元占79.07%,女性在文科状元中的优势相当明显。
针对这种趋势,课题组认为:
其一,女状元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其二,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差异明显、各有所长。男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动手与实践;而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突出,细致而有耐心。目前我国各省市的高考中,语、数、外三门均是主科,其中语文、外语都注重考查语言能力,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占有优势,只要其他科目趋于平衡,女性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更大。
其三,《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显示,女性院士的比例仅占两院院士的5.01%。《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显示,女性杰出社会科学家的比例也仅为4.36%,不足5%。正是这种长期的男性占优社会背景激发了女性的潜能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动力,加之在国家倡导教育公平和社会鼓励男女平等的情况下,女性不断努力,自信心不断提升,高考成为她们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
调查背后的反思
在去年,中国校友会网的课题组就做过一次“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冯用军对那次排行榜印象深刻:
“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名单,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蔡言厚认为,这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冯用军说:“高考状元的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诞生时的风光与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不光就业的尴尬,通过这次的调查,专家们发现,湖南、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特别是基础教育发达的地区,“高考状元”就读的中学分布比较广泛,体现出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均衡。而经济、教育比较后进的地区,“高考状元”就读的中学就比较集中在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而且这些中学也都是各地区的重点中学,如海口市的海南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声名显赫的湖北黄冈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等老牌重点中学,自1999年以来并没有出过“状元”。“基础教育阶段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学生受教育程度权利的不平等,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之一。”冯用军总结。冯用军还说:“教育资源分配上,东、中、西部的分配不均,从此次的状元调查报告也可以反映出来。”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了解到,高水平师资和优质教育资源只是集中在极少数重点中学,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城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在中西部,这种问题尤其严重。”冯用军对此忧心忡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我国教育目前所表现出的地域差异,反映公民连享受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公平也不可能。”蔡言厚表示。
高考状元争夺战:从群雄逐鹿到“三国争霸”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间“状元争夺战”经历“群雄逐鹿”“北清时代”和“三国争霸”三个阶段。但不同时期,北大和清华一直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一是因为北大、清华历史悠久,在国内众多高校中综合实力首屈一指,在考生、家长的心目中具有绝对的崇高地位;二是两校地处首都,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区位和经济优势。正因如此,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主角。
“群雄逐鹿”
自1978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高考状元就读高校相对较为分散,可谓是“群雄逐鹿”。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外,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也都录取了相当数量的高考状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阶段,部分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如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大等高校也在激烈的状元争夺战中分得一杯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