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就这样,我们爱上了他

作者:李 霞




  当我们还在对被换掉的前任班主任恋恋不舍时,他以自己“短小精悍”的形象“闪亮登场”。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那小平头——一根根头发桀骜不驯地直立着,还有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天蓝色短袖T恤……
  紧接着,我们高二(9)班就出现了一位“恐怖的法西斯”,还有他制造出的一桩桩“惨案”——
  
  六点钟的集体跑步
  
  在当初的高中校园里,跑步这项运动还是比较流行的。同学们一般会在早上做操前或做操后自愿跑上几圈,活动活动筋骨。但他一上任,就制定了每天早上六点全班集体跑步的制度,这让同学们很是反感。六点钟,时间太早,比学校的早锻炼时间提前了好多,太苦了!不仅要跑步,而且是全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跑,不管个人速度的快慢。有些爱快跑的同学觉得都能踏死蚂蚁了,太没意思;跑得慢让人讨厌,围着400米的操场一圈一圈地转,至少要跑个四五圈,更是对人耐力的考验;再者,将这么珍贵的早晨时间花在跑步上,岂不是一种浪费?要知道,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同学们更愿意争分夺秒地学习。于是,许多同学在心中暗暗抱怨,甚至有些怀恨在心——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在跑步中,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渐渐地,我们习惯了这一切;渐渐地,我们在整齐的队伍中,感受到了一种集体力量的震撼,感受到了“长途跋涉”中有人陪伴的温馨,更感受到了突破自我极限的快乐。我们就这样跑着,一直跑到1998年7月高考的那天,在整齐的队伍解散后,我们满怀信心地奔向各自的考场。
  野蛮的作业——“抄书”
  他是教历史的,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听他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在课后,我们却很讨厌他布置的作业:先是按照朝代或国别将政治、经济、文化等整理整理,接着按照内容将农业发展等抄一抄,将历次革命的意义归纳归纳……这些作业内容多为课本上有的,做起来却有些零散,而且量又比较多,同样的内容还要重复好几遍。于是,我们给这个作业起了个名字——“抄书”。我们经常甩着已经生疼的右手,数着用掉一半的作业本,叹息一句:“啊,野蛮的疯狂的作业!”
  我们依然抱怨着。在抱怨中,用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作业本。时间久了,我们发现自己可以自如地将历史书“变薄”“变厚”,闭上眼睛都知道各个知识点在书上哪个位置。而且,平日学习中也会系统归纳知识点了,看问题的视野宽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强了。原来这“野蛮的作业”竟有这么大的价值!
  
  一月一次的座位大轮换
  
  直到如今,我都没有再见到过像他那样频繁换座位的老师。他的座位轮换频繁且彻底:每一个月,他都会把全班同学的座位重新排一次,在我们看来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换座位后,周围全都是以前不太熟悉的同学。一开始,许多同学都不太习惯,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便会去找他。“有什么不习惯的,坐坐就习惯了。”他总是用这样简单而冰冷的话语“打发”人,甚至不怜惜女生眼中那晶莹的泪水。哭一哭,磨一磨,看看还没效果,同学们也就死心了。
  慢慢适应吧,结果我们还真的就习惯了。从最前到最后,从最左到最右,我们永远摸不透下个月会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会和谁是同桌,但我们却觉得坐在哪里都是正常的了。在这频繁的轮换中,我们实现了“班级大融合”,同学间交往的面广了,彼此间的了解也多了。同时,为了适应新的位置、新的环境,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陌生的环境也不再让我们害怕。今天,也做了老师的我,为了给学生排座位而焦头烂额时,才体会到他当年的辛劳,还有那深蕴其中的苦心。
  
  庄严的课前训话
  
  那时候,我们每天上晚自习之前有一节读报课,每个班级都安排了各项活动,我们班每一天的安排都不一样。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他的训话,好像是安排在星期三。
  他训话时要求全体同学都精神抖擞地坐着,不允许写作业——虽然他也认可学习是高中生的生命。要听得很认真,不能走神,因为他随时可能和你进行交流。印象中,他总是笔直地站在讲台上,不高的身体会随着讲话的节奏左右移动。声音不是很大,但很有力。有一次停电,他讲着讲着,天黑了,教室里很静。坐在前排的我点了一根蜡烛递上去,他却吹灭了。在黑暗中,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的讲话,昏胀的头脑突然更清醒,思想也更深刻。就这样,我们从奇怪到适应,养成了听他训话的习惯,甚至记住了他的许多“名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汲取了他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现在想想,在茫茫的学习之路上,一个人有理想、有思想作为前行的指引是多么重要!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慢慢学会了适应。在两载的花开花落中,我们慢慢爱上了他。我们开始用心体会他所做的点点滴滴,我们把他的训诫当成了名言,我们开始觉得有他的陪伴高中生活多了一抹绚烂。
  从那时起,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永远地镌刻下了他的名字——李宏。
  (作者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堰桥中学邮编:214174插图:陈罡)
  ■责编:向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