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一位KIPP教师的成功故事

作者:佚 名




  莉萨·苏本是美国华盛顿特区AIM学园的数学教师。当她被学校录用的时候,居然被告知自己不用备课,教学的一切都是现成的。
  AIM学园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东南部,是“知识就是力量”项目(KIPP)在特区建立的第二所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学校。作为美国最成功的特许学校连锁之一,KIPP在数学教学上取得的成就是全国瞩目的。KIPP的领导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我们已经把数学教育的难题解决了”,正如他们告诉苏本老师的那样。
  但是,二十出头的苏本仍然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她告诉学校管理者,她将自己设计5年级的数学课程。1年后,她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年进步创下了KIPP所有项目校的最高纪录,数学平均成绩的百分比排名数从16上升到77。
  从KIPP的历史来看,这可算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如何教”的权利完全下放
  
  KIPP的创始人是麦克·芬博格和戴夫·莱文,当他们在休斯敦的学校艰难摸索时,得到了哈利特·鲍尔的真传。鲍尔是全美国最有想象力和最成功的数学教师之一。后来,他们在休斯顿和南布朗克斯创办了自己的初中(5—8年级)。二人亲自挂帅,担任5年级的数学教师,以便让5年级的新生一开始就能接受KIPP的教学方式。苏珊·斯切尔菲勒在华盛顿特区创办当地第一所KIPP学校KEY学园时,也亲自担任5年级数学教师。那个班的学生最初的数学百分比排名数只有34,但4年过后,当他们读完8年级毕业时,平均百分比排名数已经上升到了92。
  KIPP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大幅度地提高困难家庭儿童的学习成绩,秘诀之一是吸引最有才华的年轻教师执教,并坚持把“如何教”的权利完全交给他们。KIPP项目校的校长,如约翰逊,有权聘请像苏本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放手让他们“感觉怎么最好怎么做”,只要他们的教学业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标准化考试的分数——能够为他们采用的方法说话。
  
  所有教材都有缺陷
  
  KIPP在华盛顿特区的项目校一直使用撒克逊数学教程(Saxon math),这是一套朴实无华的教材,在贫困地区学校已被证明有很好的效果。苏本说,她对撒克逊数学并没有敌意,她的教室里就有几册撒克逊数学以及另一个与之理念相反的《天天数学》。但她认为,她见到的所有教材都有缺陷。
  “我发现,大多数传统教材对概念的处理都过于简单化,且都是孤立的,对阅读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使用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它们不是鼓励学生去思维,而是提供枯燥的重复练习。”她说。
  从一开始,苏本每天晚上都自己写教案。KIPP项目校的老师每天工作10小时,已经比普通学校的老师多出很多,而苏本每天还要在家花3个小时,用她的戴尔笔记本电脑准备明天的课程。这真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才会有的“壮举”。
  苏本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我的学生理解数学法则和过程背后的推理。我有4条核心理念:1.理解是由学习者建构的,而不是从教师那里消极获得的;2.理解的建立,途径是尽可能地把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3.理解因交流而通电;4.理解的价值,只有在你对之进行反思和质疑时才会存在。
  
  独辟蹊径的教学方法
  
  苏本所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她设计的练习册。“让学生积累自己的笔记,自己编写例题,这样的主动学习,效果难以置信。”她鼓励学生写下对重要定义的理解,以及被验证有效的某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在我写教案的时候,我当然要参考传统教材,从中获得思路和指导。”苏本说,“我根据一个长期计划来制定我的教学顺序和进度,在考试时间到来之前,我不仅要让他们补上2年级、3年级和4年级的内容,还要完成每一所华盛顿特区学校5年级的教学任务。我按照我在路易斯安那教8年级时用的教材来出应用题,因为解决那些题目所需要的理解水平正是我的教学目标。为了强迫学生思考,我把重点放在非传统的问题上。”
  苏本要教80名5年级学生,分别在3个班。在其中一个班,有15个男孩,13个女孩,全部都是非洲裔儿童。苏本通过提问推进教学。很多学生都在举手,但就像在任何一所KIPP学校那样,苏本会等待反应较慢的孩子,然后让他们其中的一位来回答,即便他没有举手。这样做是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她时不时会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提出警告——“我希望你能暂时放下你的个人问题,下课后解决”,或是表扬——“你太棒了!难以置信”。
  
  做课堂的主人
  
  在KIPP的所有老师们都坚信,如果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鼓励,这些贫困生的学习便能取得巨大进步。
  苏本老师不知疲倦地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把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记下来,这给他们增添了自信。他们知道,他们得到正确答案是因为他们动了脑筋,而非他们记住了什么。
  苏本说,课堂上订正作业的时候,答题正确的孩子会暗地里小声地为自己庆贺:“YES!”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苏本都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是关键所在。不是我的课上得比其他人好,而是我们,学生和我,是课堂的主人。”
  (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转摘自“碧海蓝天”网 插图:徐萌)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