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新“上山下乡运动”的制度想象
作者:陈统奎
“大学生‘村官’能够获得老百姓认可,说明能力是具备的,这个做法是可能的,是值得推广的。”戈新化告诉记者,座谈会上李源潮听取4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发言后曾如是表态。不久,中组部正式宣布,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聘2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定职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戈新化是2007年5月江苏省委选派的1011名支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的大学生“村官”之一。江苏“1011工程”的设计师正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他还亲自到南京奥体中心为即将赴任的“村官”们壮行,送给他们8个字“不畏艰难,玉汝于成”。目前,这项制度也将被升格为一项国家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这还是中组部第一次开口向财政部要大钱“搞工程”。
事实上,这一制度甫一公布,即被舆论热评为:“知识青年下乡第二波”或“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有评论认为,这二者之间确实有不小的相似性,譬如:都是由官方出面进行动员与派遣,对象都是知识青年,而其社会背景都包括城市严峻的就业难题等。
具体而言,江苏“1011工程”惠及的苏北地级市宿迁接纳了254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执政”不过半年多,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张力已经被他们彰显出来,或许,他们能给中国一个充满想象的未来。
想象一:民主从基层出发
戈新化本科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如今他已经被贴上“1011工程有为争位第一人”的标签。他说,自己是被宿迁前市委书记仇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吸引过来的。
去年底,在杨楼村“两委”换届公推直选中,戈新化被推举为候选人之一,参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第一轮差额投票,在1954名选民中,老书记获得1500多票出线,戈新化只获得300多票,幸运地以第二名的资格出线。12月8日,第二轮投票,也是最后一轮投票,戈新化PK老书记,全体村民票选村委会主任,全体党员票选村支书,前者安排在上午,后者安排在下午。
平时开村民大会找不到人影,但这一天上午,逾1760名村民出席了选举大会,占2/3人口的外出务工村民大多数都返乡投票。投票前,戈新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竞选演说,称选民为“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极力营造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他说“我们杨楼不缺能人,不缺致富能手,但我们杨楼缺一个对杨楼高度负责的人”,表示责任感是自己的竞选优势。他还说“我作为一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没有可供依靠的关系来乱作为……同时由于我是由上级部门派遣而来,我将一直处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之下”,主打廉洁牌。
“上一届个别干部做得不好。”面对记者,戈新化已经懂得用语谨慎,但这一句已经透露出他廉洁奉公的竞选主轴实为有的放矢。
这位7月18号才来到杨楼村报到,被组织委任为党支部副书记的候选人在发言收尾时郑重承诺:如果自己当选,第一,不多征百姓一分钱;第二,钱账分离,完全公开本人经手的所有账目;第三,任职半年内支持各组完善道路网,达到日常生活用车可进出的标准;第四,解决好杨楼的土地、果园的灌溉等遗留问题;第五,起用村中的致富能手,开展招商引资,给村中低收入家庭创造增收途径;第六,就其它村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拜托大家相信自己手中一票的神圣,拜托大家相信自己手中这一票可以影响杨楼的未来。”戈新化最后说。
开票结果,戈新化获得1359票,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下午,党支部举行全体会议,34名党员中有31人到场,31票全部投给了戈新化,选举戈新化为新任村支书。戈新化“一肩挑”,成为杨楼村的“一把手”。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到杨楼村调研,找老党员们来座谈,令张新实吃惊的是,这些老党员个个喊戈新化为书记,很是尊敬。张新实特好奇,为什么不喊他小戈?老党员们笑答,喊他书记,可以帮他树立威信,政令通行。“大学生‘村官’干得好,老百姓就会拥护他,就会选他。”张新实对记者说。
虽然大学生“村官”吃住统一安排在乡镇政府,当选后,戈新化搬到村部办公室住,“每天被村民的敲门声弄醒,晚上忙到10点,倒到床上就睡着”。以前村委会筹钱修路都无果而终,而修路是他的第三条竞选承诺,他带头捐出5000元工资奖励修路先进小组,“以奖代扶”;而后,邀请37名事业有成的村民开新春茶话会,一开口便募了23050元,这事就这么轻松地办了。其中,一名开杂货店的村民,戈新化没请他来,却自告奋勇过来捐了300元。
亲历这场选举后,戈新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民怒之威”4个字,表达自己对民意的领会。戈新化总结出决策三原则,其一,老百姓支持的必须干;其二,老百姓不理解的必须交流,达成共识后才干;其三,老百姓坚决不让干的不干。“我是民选上来的,当然重视民意,以群众利益为准绳。”戈新化对记者说。
从本质上讲,乡村无官,中国已经实行乡村社区自治民主,大学生“村官”这个提法本不科学,有人还对组织部门为乡村派驻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与基层民主背道而驰。基于此,江苏“1011工程”的做法是,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如果已经是中共党员,则委任为村支部副书记,如果是非中共党员,则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秘书性质。但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有为争位,参与竞选,前者竞选村支书,后者竞选村委会主任。
经过去年底“两委”选举,“1011工程”的大学生“村官”们基本上都完成了授权转变,纷纷当选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少数几个当选村委会主任。戈新化是特例,“一肩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家就在距离杨楼70公里的邻县乡村,是农民的后代,“能讲本地方言,农民把他当自家人”。
“戈新化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他是民主实践的受益者,将来如能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应该会让更多人一起来享有民主权利。”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通对记者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来至少有十多万大学生“村官”经历基层民主的洗礼。
有这种可能性吗?记者请教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他答:“我们也希望,我们也期待。宿迁(乡村)本身就很民主,村民直选,村民自治,民主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发展,大学生的种子到农村,他们下去生根发芽。”
想象二:专业化执政农村
今天,任杰的身份是沭阳县沭城镇叶庄村选任党支部副书记,也是去年底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实现授权转变。从委任到选任,任杰获四十多个党员全票通过,他的体悟是:“授权不同,心态不一样,选任意味着得到老百姓认可,开展工作无惧无畏。”
生于1985年的任杰毕业于河海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来自革命老区贵州遵义,仡佬族。
沭城镇其实就是沭阳县城。与任杰碰面就在气派的镇政府大楼里(他的宿舍被安排在第10层)尔后,被他带到一个整齐漂亮的拆迁安置小区——美好家园小区,叶庄村村部就设在那里。任杰说,宿迁254名大学生“村官”中他条件最好,情况也最特殊——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千多户拆迁安置的失地农民。
去年7月28日,任杰到任第10天,沭阳县将美好家园小区交由叶庄村进行属地管理。任杰眼前是这样一番景象:小区里乱丢乱扔,吐痰等非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楼道脏兮兮的,显然这个小区需要一套物业管理制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