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想当年

作者:何 捷




  “好汉不提当年勇”。人到了想当年的时候,一般是老了。但也有例外,我和几个30出头的青年教师朋友就经常聚在一起“想当年”。那是一个因为共同的职业追求而走到一起的自由沙龙,没有组织领导,没有时间限制,也没人要我们上交讨论稿、总结报告。一切就像我们或坐或卧的姿态般慵懒、随性,但彼此争论的话题却是沉甸甸的。
  这天下午,沙龙里正一浪高过一浪地争论时,我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熟识的家长打来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学校被当班的青年教师“打”了,脖子上还留下了一道惹眼的红痕。家长拍了照,拟定了几种投诉方案。很荣幸,第一种是给我打电话。我是谁?一个普通教师,但因多有杂文见诸报刊,在学校颇有人缘。安抚他后,我恳求他给我一个协调解决的机会。之后立刻致电那位血气方刚的青年朋友,满以为他会给我“面子”,赶紧主动道歉,没想到他却说:“我就不信你们当年会不急、不气,遇到事情会像佛陀般淡定……”我无语,面红。的确,我的当年更是“往事不堪回首”。
  我在沙龙里抛出新话题:想当年,诸君是何种姿态、何种面目?没想到,在座的如今小有名气的青年教师们都曾经“劣迹斑斑”。黄老师说:“想当年,我曾经在课堂上掴过孩子的耳光呢!那脆响,至今还让我不寒而栗。”李老师说:“想当年,我发火时当堂推倒过几张课桌,虎着脸,台下鸦雀无声。”看着他二人的壮硕身材,想象一下孩子们如同看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般的惊愕场面,大家纷纷笑责。刘老师回忆道:“想当年,我将孩子在课堂上看的小说撕碎,纷扬的纸屑落在我和孩子之间,像隔着厚厚的墙。”大家都没想到像他这样的爱书之人居然也有过“毁书罪行”。
  最后,大家用目光逼着我“坦白”——不需遥想当年,我清楚地记得,就在四年前,我还用“戒尺”将孩子的手心打得又红又肿……
  我的新问题又产生了:“既然青年男教师的脾气、秉性有共性,那么诸君又是如何才能有今天的修养呢?”话音刚落,我就发现大家脸上有不同的表情:羞涩、愧疚、温润、默然。黄老师叹口气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曾经是校长的‘常客’。庆幸遇到好领导,他不胁迫,不恐吓,总是给我说话、申辩的机会,摆出事实和我一起分析后果。这样几次后,我心悦诚服,就慢慢改正了!”我们会心一笑,是啊,吃一堑,长一智,人在交锋、伤痛后成长更快。
  李老师有些冲动,他说道:“我是看多了,这才悟出一个道理:打没用!孩子常因为作业不做、在课间时调皮捣蛋、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等原因挨打,可是屡打屡犯,屡犯屡打。如此往复,只能说明这么做无效,不如不做。朱自清二十多岁时就做了父亲,那时的他也常打孩子。可是孩子越打越皮,打的效果只剩下他自己的深深悔恨。我可不想步其后尘哦!”一个“悟”字代替了“打”字,大家不禁鼓掌。
  刘老师胸有成竹地说:“我同意‘打’不是好办法,但也必须找到更好的替代办法。书教久了,孩子见多了,我也积累了许多新方法。和大家共享一下:做情景模拟,由大家来分析对错;让他写‘情况说明’,像好校长般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然后顺势引导;同伴互助、协管;到高年级,我还喜欢用孩子对异性的喜好来相互促进、约束;给予适当的惩罚也很有必要,但要将‘打’的形式改变。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有一本名为《我怎样打孩子》的小册子很有趣,他将‘打’转化为‘立壁角’‘自己打自己小屁股’等方式实施。这种特别的惩罚教育有趣,有效,孩子记得牢。”他的话提供了许多可行性方案,也重新阐释了“不打不成材”这句古训,得到大家一致赞赏。
  黄老师提醒大家说:“多读书,慢慢就会好转的。看书能浸润心灵,能使善根得到滋长。‘纸上得来终觉浅’,阅读再加上实践,效果更好。我想,每个青年的成长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请大家坚信,曙光在前方!”大家又是掌声一片。我也自豪地说:“我是‘过来人’,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伴随着他的成长,我知道很多事情是由于孩子的脾气、性格使然,只不过成年人不懂孩子的心罢了,爱还来不及,怎么舍得‘打’呢?其实很多时候是成年人贪图安逸、清闲,是自私心理促使自己做出‘恶劣行径’。你想啊,孩子安分、听话了,他就闲下来了。可是这份清闲的代价巨大,孩子受罚算小,若影响其智力发育、个性完整、能力均衡可就祸国殃民了。”李老师对我的观点作了补充:“徐志摩曾经说中国家长的一大怪:越是不像孩子的孩子我们越爱。的确精辟。很多时候孩子犯错错不在其自身,是学校教育的局限、考试制度的缺陷、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手段不当的综合结果。而‘黑锅’要孩子一人来背,未免残忍。”言罢,期待中的掌声没有了,只剩下一片思考的沉寂……
  大家一定想知道投诉事件的结果。当然是好结果,不然此文也不会问世。我手执电话,听筒旁是数只拉长的耳朵,身后更是诸多传纸条的智囊。我们致电那个小伙子,大家轮流说话。终于把他从固执、抵触、怀疑中拉回来了……后来,作为奖励,大家纷纷给他推荐书目:《坚守讲台》《大师如何做父亲》《写给世纪父母》……诸君笑称此为对症下药!我们下的是中药,要长期服用,不断滋润温补,最后方能去病断根。急不得,遇事还要多“想当年”。怕要怕到心里,认识也要根植在心,爱才会逐渐满盈于心。
  晚上,家长再次来电,感谢的话说了很多。其实,应该是我感谢他,谢谢他的信任、宽容、理智。互相致谢后,话题又回到“想当年”了:想当年,家长和老师之间就是这样和谐、融洽;想当年,老师和孩子之间就是这样互相尊敬和爱护。
  (作者地址:福建福州鼓楼鳌峰坊42号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邮编:350001 插图:姚腊远)
  责编:叶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