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司马光砸缸

作者:王清铭




  有一次我上全校公开课,给学生讲《司马光砸缸》。
  “缸是什么?”一个好奇的学生颇有兴趣地问。
  “一种装水用的器皿。”有问必答,我用手比划着缸的形状。
  “真像发福的肚子。”学生想象力够丰富的。我称赞了一回。
  “老师,缸放在什么地方?”哎,现在城里的学生!
  这问题我没有想过,不过,当了十多年的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还是有的。
  “放在私塾——也就是现在的学校的厅或场上。”我想当然地回答。
  “那——小孩子怎么会掉进缸里?”现在的学生什么事都想问个究竟。
  “大概是爬上去后,不小心摔下来的……”我有点语塞。
  “小孩子掉下去时,老师在什么地方?”
  我想改口说司马光当时还没有上学,但课堂情景不容我反悔,只好硬着头皮,我的额头开始冒汗了。
  “司马光的老师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应该赔偿!水缸放得不是地方,学校也该赔偿!”学生的语气颇像威严的法官。
  “应该赔偿,应该……”看着教室后面听课教师投来的同情目光,我的舌头打结了。
  “司马光砸坏了缸,是损坏公物,也要赔偿!”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义正词严。听课的教师开始低声议论了,我真想马上刹住跑开的话题。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课后……”
  我话音未落,又有一个学生“腾”地站起。
  “老师,缸这么高,小孩子怎么刚好掉进去?是不是有人推了一把?”说完,他得意地扫射全班同学几眼。
  我还得帮千年前的古人缉查“真凶”?听课的老师有点坐不住了。
  “这个,这个嘛……”我的腿开始打颤了。
  “是司马光干的!推下去,再救出来,想得到老师表扬!”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早熟,用现在社会的人和事来印证古代的人?豆大的汗珠冒出额头,我来不及擦拭。
  看来孩子思维的野马一放开,再也收不拢缰绳。“老师,司马光家里是卖缸的,他砸缸是为他家里的产品做广告。”这位孩子的思维够超前的。
  “错了。司马光救同学出了大名,四处演讲,还出了书……”这啥年代的事情?
  “不对。是司马光砸缸,缸主人索赔,赔得他倾家荡产,气得他父亲骂他:你再砸缸,我砸你!”课堂上飘出一丝火药味。
  “错!是司马光救同学出名了,官府推荐他上大学,保送他做官……后来就做到了宰相。”看来还是个精通历史的学生。
  学生分成两派争得不可开交。我直懊恼:这司马光咋就砸缸了,把我的公开课都砸了!
  (海之风情摘自2008年2月1日《兰州日报》)
  责编: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