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作者:[俄]弗拉基米尔·毛洛乌斯




  江 于/编译
  
  地球物理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主要用来对地球内部及大气层的各种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军事目的。地球物理武器最主要的作用区域是距离地面高度在10公里~60公里之间的大气层。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美国就开始研究物理作用对大气层的影响,先后实施了10多个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闪电、制造地震、制造飓风和海啸等计划。上述研究项目的结果严格保密,不过有一件事曾被广泛报道,即1961年美国向大气层上层抛洒了35万根长度为两厘米的金属针。这一行动使得大气环流发生剧烈变化。一些专家认为,阿拉斯加地震以及智利沿海部分地区被水淹没都与此事有关。
  地球物理武器研究中技术最为成熟的是在局部地区制造暴雨。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出动上万架次飞机,向越南上空投放了400多万颗人工降雨弹,以及向云中喷洒大量具有催雨作用的碘化银。这使得越南多次发生洪灾,众多桥梁、堤坝和道路被冲垮,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阻碍了越南军队的调动,尤其是重型武器装备的运输。通常情况下,几架飞机喷洒数百公斤的碘化银,就足以使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变成一片泽国。
  美国在阿拉斯加的森林地带设有一个秘密研究基地,那里建立了一片“天线林”:180根每根高24米的天线,排列整齐。该基地实施的是一项名为“高频有源极光研究”的计划,其目的是向电离层发射高频电磁波,研究地球大气层的粒子特性和气象变化,以便寻找人工改变大气层气候、改善无线电通信的方式。
  该计划的军事用途是显而易见的。据报道,这项研究由美国国防部主管,与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有紧密联系。这些天线向大气层发射的高频电波会使电离层升温,形成等离子尘云,从而构成反导弹防御屏障。同时,它还可以干扰无线电通信,使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航天探测器以及地面上的电子设备失效。一些专家指出,这样会严重破坏大气层的稳定,导致气旋的形成,从而引发暴雨、洪灾、飓风等重大灾害。
  在地球物理武器系统中还有一种“臭氧武器”,它的主要成分是氟利昂。它可由导弹携带到臭氧层,导弹爆炸后,能够将臭氧层撕裂,打开一道缺口,使强烈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表,从而对敌国军民产生长时间的巨大杀伤力。同时,臭氧层遭到破坏还会导致地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在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引发地震。美国军方人士声称,到2025年,美军将能在战场上任意控制气候。
  
  电磁脉冲武器
  
  电磁脉冲武器是借助强大的电磁脉冲来作用于人体或电子设备。专家们是在最初的核试验中发现电磁脉冲这种物理现象的。但是他们很快发现,电磁脉冲并不是只能通过核爆炸产生。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院士安德列·萨哈罗夫教授提出了非核“电磁炸弹”的设计原理。这种电磁炸弹可以通过化学炸药的爆炸产生电磁脉冲。军事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各国军队和经济领域中大量使用电子设备,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可以破坏敌方的军用和民用设施。也正因为如此,虽然电磁脉冲武器是非致命武器,但是却被专家们列入战略武器的范围。
  电磁脉冲武器的效率高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强大的电磁波能在数秒钟内发射出去,就像人造闪电一样摧毁敌方的电子设备。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就曾经使用“战斧”式巡航导弹携带电磁脉冲弹头来干扰伊拉克的无线电电子系统和防空雷达。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只发射了一枚电磁脉冲炸弹,便使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电台、电视台的转播中心以及雷达、电话系统陷入瘫痪。专家们还研究了电磁脉冲对人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仅仅是微弱的电磁脉冲信号就会引起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紊乱。
  
  声波武器
  
  声音可分为三个区域:次声区(声波频率在20赫兹以下);可听区(声波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超声区(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兹)。这是根据声波对人体的作用特点而划分的。声波频率越低,对人体的损伤就越大。次声波会使人感到不安、恶心甚至恐惧。声波武器就是利用声音的波形共振原理,大规模地发射有害声波,从而破坏人体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甚至导致人的死亡。
  美国陆军武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可以影响人体——首先是破坏人的听觉的声波武器。英国专家设计出一种次声波发生装置,这种装置不仅会损伤人的听觉,而且会引起体腔共振,扰乱心脏的正常工作。专家们还利用大型雷达制造超声波振荡,形成声波“子弹”,这种武器能够用于杀伤那些身处地堡、掩体或是装甲车里的敌人。据美国专家称,俄罗斯也在从事声波武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说,俄罗斯已研制成功一种可以产生频率为10赫兹的次声波脉冲装置。该装置体积很小,只相当于棒球那么大,但足以在数百米的距离内使人受重伤。不过,目前专家们对声波武器的杀伤效果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粒子束武器
  
  激光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都属于定向能武器,粒子束武器也是一种定向能武器,而且更加可怕。粒子束武器的破坏力来自带电粒子束(电子、质子)和中性粒子束(中性氢原子)以及由此产生的高能量定向强流。粒子束能够瞬间穿透目标物体,使接触点汽化或熔化,从而对目标造成破坏。即使没有击中目标,粒子束释放的强大电磁场脉冲热和射线也能够使电子设备失效或受到损坏。粒子束武器具有速度快、能量高和穿透力极强等特点。不过这种武器在射程上受到限制,因为大气层中的分子会与带电粒子不断发生碰撞、相互作用,从而会降低粒子束的能量。
  使用粒子束武器,既能够对敌方人员造成伤害,也能够摧毁电子设备及各类武器系统,如导弹、飞机、航天器等。美国自从里根总统宣布启动“星球大战”计划之后,便开始大规模研制粒子束武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都是这种武器的科研中心,后者主要研究带电粒子束武器。美国专家最初是利用ATS加速器进行实验,后来使用了功率更大的加速器。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户外试验,获得了高能量带电粒子束流,其强度比实验室加速器获得的粒子束流高100倍。美国专家通过试验发现,带电粒子束在电离通道中的传输情况非常理想,其能量几乎没有损耗。至于电离通道,可以由激光在大气层中预先建立。
  
  信息心理武器
  
  信息战和心理战内容广泛,在此只谈其中的一项内容,那就是信息和心理因素对敌方的影响。在这方面有不少著名的战例。18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军事家亚历山大·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彼埃蒙特地区时曾向敌方官兵散发宣传材料,描述对方军队的艰难处境,结果使成批的敌方守军缴械投降。拿破仑也善于利用信息战和心理战,非常注重将需要传达的(有时是虚假的)信息传达给敌军。他当时拥有一个先进的印刷厂,一天可印出一万份传单。拿破仑有一句名言:“4份报纸的杀伤力超过10万大军。”
  互联网和电视等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向近地轨道发射一个太空转播器,一个国家便可向另一个国家昼夜不停地发动信息战,从内部瓦解对手。这些挑衅性的信息所针对的不是人的理性思维,而是人的感性认知。因此,这类攻击方法在那些居民政治文化水平低、信息传播业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有效。
  向敌方潜移默化地灌输心理和思想“产品”,熟练地搭配真假信息,巧妙地剪辑各种或真实可靠或臆想推测的震撼人心的“内幕”消息……所有这一切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具有极大杀伤力的信息心理武器。
  在进行心理战时,数量和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向德国军队抛撒了65亿份传单,美国散发的传单更多,达80亿份。信息心理武器的主要作用是:诽谤敌方的内外政策,贬损敌方的社会经济状况,挑起民族宗教冲突和不同阶层居民的矛盾,在敌方军民中散布失败情绪,鼓励敌方内部的反政府反社会行为。
  
  遗传基因武器
  
  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这为实现基因分化重组、再造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创造了条件。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基因传递,制造出可以影响人体或动植物的强效毒素。
  专家们认为,到2010年至2015年期间,基因工程技术将有进一步的发展,那时能够生产出可用作武器的食物。一些国家可以利用这种食物武器发动“基因战”,其目的并不是伤害敌国的军队,而是伤害其居民。随着基因武器的出现,地球上将出现新的战略局面。在人口日益增长、地球越来越难以负担的情况下,爆发基因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人类的战争正在从利用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传统武装冲突向种族大屠杀式的基因战过渡。
  
  种族武器
  
  人类因为种族的不同,在遗传基因、身体的生物化学结构、血型以及肤色等生理特征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因此专家们认为,可以根据这个来研制新型的种族武器。种族武器可以利用专门研制的生化介质来摧毁某个种族或民族,而对其他种族或民族则毫无损伤。例如可以将这种生化物质用于一个拥有多种族居民的城市。开始人们可能不会有任何感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武器的作用便会在某一个或几个族群的居民身上体现出来:他们会产生疾病,缩短寿命,失去生育能力,最后导致整个族群的消失。
  美国著名医学专家哈梅尔什拉格指出,种族武器能够毁灭目标国家25%~30%的人口,这一巨大损失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的。不过专家们认为,在使用种族武器之前,必须对目标国家或地区及其周边区域各种族居民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实找到其不同之处,否则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灾难。
  有报道说,以色列一些科学家曾研究过对“不安分”的邻居——巴勒斯坦人使用种族武器的可能性。不过他们经过研究分析后发现,以色列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因此两者的遗传基因成分相同,如果对巴勒斯坦使用种族武器,以色列人也会跟着受害。
  (摘自《当代世界》2007年第9期 插图:姚腊远)
  责编:唐河